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异地高考[微博]“破冰”、自主招生“掐尖”、农村生源“升学难”——渐渐驶入“深水区”的高考改革也逐渐面临深层次的矛盾与困难。高考的主要目标是选拔人才,但选拔人才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因为“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解决考试招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如何处理好公平与选才的关系,破解高考改革深层次矛盾,成为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异地高考
问题:若考虑不周,会侵占高校富集地区考生的升学机会,形成新的不公
建议:可率先在外来人口较少的地区试点;可以首先开放高职教育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透露,异地高考方案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但如何避免“高考移民[微博]”更加突出,是一个新课题。
“这对于数千万农民工子女是一场及时雨,但对于现行教育体制来说,则是一场严峻考验。”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代表说,现有高考招生计划是根据各地发展水平、考生数、高教资源等分配,是一种“相对公平”。异地高考如果考虑不周,在实施中会侵占京沪、江苏等高校富集地区考生的升学机会,带来新的不公。
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代表说,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一旦过快放开,很可能引发新一轮“高考移民”,因此异地高考要渐进式改革,坚持“小步快走”。
如何避免新一轮“高考移民”?沈志刚代表建议,异地高考方案可率先在外来人口较少的地区试点,同时因地制宜出台限制条件。当然,国家应努力缩小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从根本上避免出现大规模“高考移民”。此外,异地高考可以首先开放高职教育,逐步降低由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门槛,使更多“农民工二代”获得在城市发展的一技之长。
自主招生
问题:增加了考生负担,成为又一场高考疲劳战
建议:可探索社会化考试之路,由第三方命题考试,学生拿考试结果自主申请相关高校
“高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还是原本高考能考上的学生,这说明改革创新不够,仍然是分数论。”上海控江中学校长张群委员说,为了应付自主招生考试,现在高三普遍不上新课,课程超前加大学业压力。很多考生不仅提前大半年进入高考冲刺,还需额外花钱报名参加专门的校外培训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并没有错,但自主招生确实增加了考生和家长[微博]的负担。”东华大学[微博]教授严诚忠代表说,随着“裸考”上名校比例的降低,“广撒网”赢得更多机会成为考生必然选择,这是又一场高考疲劳战。“不改变过度依赖考分的评价机制,自主招生无异于普通高考,很难实现科学选才。”王生代表说,如何探索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是自主招生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今后可探索社会化考试之路,由第三方命题考试,取消集中录取,学生可以拿考试结果自主申请相关高校。
寒门升学难
问题:名校照顾只是杯水车薪
建议: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针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持续“缩水”现象,近年来清华[微博]大学[微博]、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等纷纷出台自主招生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的考生倾斜,引发叫好声。
但部分代表委员认为,名校的照顾只能泽被极少数学生,“寒门学子”大规模成才,还需政府“系统性帮扶”。
今年,清华大学(微博)联合南京大学[微博](微博)等推出“自强计划”,入选的考生可享受30分至60分的投档优惠。但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代表坦言:“相较于面广量大的农村考生,这只是杯水车薪。”
“农村学生成才难,症结还是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机会不公平。”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微博)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代表建议,当前国家财力充足,应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这既可保证农村向大学输送更多合格学生,又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