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上海交大自主招生过来人揭秘通关秘籍

2012年11月21日15:00  新浪教育 微博   

  蔡知见:跟着导师做科研的大一新生

  “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一看这题目,人们会以为,这是哪位专家正在研究的重大课题。

  “细胞程序性死亡(又称PCD)是指细胞内由于受到某种基因调控时所采取的一种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如果将植物体内所有的细胞比作一支军队,当军队遇到‘敌人’或是不利的环境时,军队为了避免其自身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便启动这一自身保护措施,将一些‘残兵败将’去除出去,以求得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更多生存的机会。”

  正在给记者作科普说明的,不是专家,而是上海交大热衷生命科学研究的大一新生蔡知见。《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他正在做的一个科研项目。

  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高中时期,蔡知见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着一股韧劲、冲劲与钻研精神,他勇敢地开拓未知的陌生领域。《课题设计与研究》拓展班、生物竞赛培训和科研见习计划等学习经历极大地培养了他的实验能力,丰富了他的知识面,拓宽了他思考问题的视角。 

  《利用microRNA实现外源基因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初步研究》和《利用磁盘式离心微流控芯片及发光细菌法检测水质毒性的初步研究》是他在高中主要的研究成果。由此,他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成功的喜悦让他对这种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到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重复的科学探究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让他为科学的魅力所折服。

  打开通往科学殿堂的神奇之路

  被入选进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的“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计划后,蔡知见深深感受到学校为创新潜质人才提供的广阔平台和丰富资源。

  一提到他的导师张大兵,他便赞不绝口。张大兵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在他眼里,张教授对学生拥有慈父般的大爱。对学生的指导舍得花时间,热情地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课题研讨、讨论修改论文,一谈就是半天,逐字逐句,不容半点有误。得知学生有困难,也会毫不犹豫的提供一切帮助。蔡知见说,有了这样丰富学识和高尚师德的导师,他的科学之路好像一下子就被拓宽了。同时,学校还常常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做讲座,使学生能够接触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与研究方法。

  此外,学校对于学生的研究,也没有任何限制,自主性和自由度很大。目前,蔡知见正在进行的项目叫做《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又称PCD)是指细胞内由于受到某种基因调控时所采取的一种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如果将植物体内所有的细胞比作一支军队,当军队遇到“敌人”或是不利的环境时,军队为了避免其自身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便启动这一自身保护措施,将一些“残兵败将”去除出去,以求得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更多生存的机会。此研究有十分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如果搞清楚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机理,再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水稻上去,那杂交水稻将得以更好地控制,人们的吃饭问题也将得以有效解决。

  在研究的过程中,蔡知见更深入地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因为更多的时候,实验的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他总是选择静静地思考,回想做过的每个步骤,更细心地规划数据处理,力争找到问题的源头。通过不断的反复研究,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并锻炼了他独立的动手能力,也体会到团队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蔡知见说,大学与高中相比,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更多了,而且实验也变得更加严谨,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结论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证明。他向记者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一是叫“破坏实验”,把研究对象进行破坏而保留其他因素,看其产生的反应;另一种研究方法则恰恰相反,只留下研究对象而消除其他因素,观察其效果如何。这样一正一反的研究方式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科技创新要抓住内在本质,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蔡知见的脑海中。

  未来之路——研究应用两不误

  谈到将来的发展,蔡知见说生命科学的黄金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生命科学的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相关研究领域,而成为一个科学家是他从小的梦想。

  但他的未来规划也不仅局限于做一个科学理论家,他同时还想到了创业。蔡知见认为,科技分为科学与技术,前者偏重理论,后者注重应用,而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真正为百姓造福才是更重要的。他计划将来开一家科技公司,更多地将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他也坦言这一切还只是幻想,要想成为现实还需每时每刻的努力。

  科学之路上的旅途决不轻松,那是在汗水与脚踏实地中铸就而成的。虽然只是大一学生,但蔡知见仍踩着“钻研”的基石,踏着“创新”的阶梯,坚毅地探索着,永不放弃地攀登着!蔡知见的科学之路还在延伸,相信他一定能走得更远……(通讯员: 宋珏)

  晏敏宽:梦想做工程师的执著女孩

  你的高中时代是怎样度过的?    

  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在课堂上学习,一部分同学的回答还兼有各种乐器演奏、体育运动,然而密西根学院大一的晏敏宽却会告诉你,除了上课、音乐,还有科研。

  这个通过上海交大“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计划”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女孩,有着令同龄人惊讶的不俗表现:在机器人社团与社员一起获得vex机器人华东赛区一等奖,vex世界锦标赛“最佳设计奖”;上海市创新大赛一等奖、英特尔英才奖、美国ISWEEEP比赛铜牌、休斯顿最佳项目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以及茅以升科技创新专项奖……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她都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科研路”。

  高中的仿生水母情节

  当“科研”一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时候,晏敏宽考入了上海交大附中的首届创新实验班。

  在吕恬生教授的指导下,晏敏宽与同班同学李由、刘华典一起完成了仿生水母潜水器的研究项目。仿生水母潜水器模仿水母独特的外形和游动方式,拥有3个交错分布的推进器,改变某一推进器的推进力,潜水器便可以改变方向,灵活移动。晏敏宽介绍说,实际上它是个机器人,可应用于海底沉船、地震救援等多种情况。

  高中的研究项目让小小的晏敏宽燃烧起科研的热情,也培养了她的团队意识。团队里总会有较为冲动急躁的同学,如何协调内部矛盾、处理不同意见,最后达成共识也是一门学问。晏敏宽说,思想与灵感的碰撞其实是科研的必不可少的过程,碰撞后的共识便是精华,它能大大提高效率,增加信心。

  大学中的另一片天地

  进入大学的半个学期里,晏敏宽最大的体会就是大学的科研环境更加自由。在高中,科研环境相对封闭。交大一流的硬件设施、宽松自由的环境、老师同学更为宽广的知识面,都让她欣喜不已。在密西根学院,她可以根据兴趣与未来研究方向选择导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一些实验,个人的兴趣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大学这段时间里,晏敏宽并没有立刻选择做科研项目,她想先打好基础,提升自己的实力。大学的科研处于更高的水平层次,对参与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更高,她依旧保持着高中科研的那份热情,却理智地认识到脚踏实地对于科研的重要性。这个性格豪爽、颇有些男孩子气的女生,现在过着与普通学生一样的生活:上课、课余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从小培养的小提琴特长使她成为了交大爱乐者协会的一员,而会玩Dota的她也加入了电竞社一展自己的身手。

  晏敏宽告诉记者,不久她便可以跟着导师,参加一些研究项目。她为自己选 定了电子计算机工程方向,这也是对于高中所做的电子机械工程方向项目的一种兴趣延续。目前她正在自学一些编程语言,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为自己即将开始的科研生活作准备。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