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度英国QS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国4所大学进入百强,其他学校进步显著。历年来,家长[微博]和留学[微博]生都将此类排行榜看作择校的指挥棒,可想之重要性。但部分专家也对排行榜的权威性表示质疑,如指标过于主观,发布机构与参与对象存在利益关系等。那究竟如何正确看待大学排行榜呢?
国内高校硬实力稳步提高
软实力仍需提升
在今年的QS排行榜中,清华[微博]大学[微博]首次进入25强,居中国高校首位,北京大学[微博]在全球学术和雇主声誉上均排名第16,位居中国第一。总的来看,中国4所高校进入全球百强大学,7所高校入选200强。我国高校是否真的具备百强大学的条件?
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世界一流大学排名比较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熊建辉看来,名次的提升显示出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教育的成功。新航道总裁助理冉维老师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巨大投入等多个因素的结果。冉老师预测,将来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中国名校。
据媒体报道,今年QS在教师论文引用上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调整后,具有优势的艺术人文和社科管理学科领域都被标准化为20%。熊建辉表示,这对中国综合性大学争取排名提升有利。由于人文艺术等发表论文数量和引用较少,像表演、戏剧等衡量学科实力仅凭发表论文数量并不是最有效的手段,还有的论文是用中文发布,国际学术数据库不一定将其收录其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调查一所大学的长期学术和雇主声誉,对评价学科和学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据了解,在这两方面,QS一改以往做法,将此前调查3年内的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扩展到5年。
同时熊建辉指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QS百强大学中国仅有4所,200强大学7所,与我国占全球人口数量的20%相比,目前的成绩并不值得特别欣喜。在体现教学的师生比、国际师资等软实力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明确看榜目的
多维度阅读榜单
随着浪潮般的留学人口,国外各类大学排行榜也如“宝典”一样被视为珍品。面对各色排行榜,究竟该如何正确看榜呢?
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总校长钱志龙博士表示,教育本身并不能被量化,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因素被忽略了。曾在美国留学[微博]并在国外大学担任过教师的钱博士回忆称,他曾认识的一位校长就受邀参加过这种排行榜的问卷调查。该校长一下子收到了3700所大学的资料,校长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略读资料,并根据自己的印象和周围人的评价对其进行评价。因此,必须多维度地看榜。
冉维老师建议:“在择校时,可以综合参考目前世界最主要的三个大学排行榜,这样可以有个平衡。”同时,适合也比排名更重要。钱博士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建议,美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种,如果要去美国读本科,最好选择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更适合研究生。“所有排名使用的指标都是由具有不同观点、背景的专家选取的,冷静、理性地看榜才是最重要的,一定不要让榜单成为择校的指挥棒。”熊建辉说道。
■相关链接
世界大学排名的起源和发展
世界大学排名起源于1983年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的世界大学排名最早起源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微博]高等研究院经过10余年的研究后,于2003年推出全球第一个世界大学排名。
针对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大学排名现象,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织(IREG)。2006年5月在柏林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讨论通过《柏林原则》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范例。该原则共有4个方面16项规则。□文/本报记者 张广林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