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报志愿不必太纠结选专业
有一些化工专业的女大学生,曾向佰职联合创始人连安禾夏抱怨就业难,当看到通过大数据列出的招聘化工专业最多的是医疗行业时,她们大吃一惊,因为根本没向医疗行业投过简历,她们不知道医疗领域与质量和销售相关的岗位亟需化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
6月30日下午,连安禾夏在由中国新闻社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的“国是论坛——就业季·创业季 谁更难”上,分享了这段经历。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对于专业对口并不那么看重,而更在乎学生的通用能力、个性品质。”首都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锐举例,一家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员工时,最喜欢的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不同。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生廉毅翔在2007年毕业时,走上了行政岗位——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专业并不对口。他在工作中接触到当地民间艺人用葫芦烫画,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判断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具有市场前景,从此走上创业之路。他建议大学生“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从自己的爱好着手,工作会非常开心,去创业也不会觉得累”。
然而,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潜能在哪里,甚至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了还在纠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只要具有理想和抱负,具备学习的能力,学什么专业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基本上都可以适应。
“能力可能比专业更重要。”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主张,高考应当以大类来招生,进入大学以后经过两年学习,再来让学生选择专业。在教育过程中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建议,从个人角度看,选择专业一定要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相匹配,“有的人性格适合跟计算机打交道,有的人性格适合跟人打交道,要了解自己才能选对专业方向”。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专业也会有不同的热点,比如现在信息社会,互联网专业学生就业不存在问题。但再过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以后,可能更多是靠想法和创意。从教育系统来讲,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目前一些大学专业设置和未来就业岗位之间并不完全匹配。在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育学院院长史静寰看来,这正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力点。本科阶段并不需要培养某个专业领域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了解。
责任编辑: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