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调查:高三这一年得花多少钱
双一流 名单你读懂了吗 为何分成AB类
高三家长必须知道的9条自主招生政策
自主招生 读懂招生章程 专家建议自招早做准备
解密专业19期:神秘的中医药学
解密专业 聪明的孩子学物理
历史学
浙江省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选考如何进行高效的复习,是摆在每位高中地理老师面前的新问题。笔者从浙江省新高考试卷入手,分析加试题特征,分享加试题的复习备考经验。
加试题分析
1。考点分布特征
新高考方案地理考试试题由必考题和加试题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加试题第28题是以世界区域为背景的试题(命题侧重于自然地理),第29题是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的试题(命题侧重于人文地理)。高中地理选修模块的《环境保护》《自然灾害与防治》以及必修模块的“地球运动”部分,放到加试题部分进行考查。前几次考试的加试题分值分布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地球运动部分的分值基本稳定在3-4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及环境保护部分与必修模块内容有重复,其分值波动相对较大,为8-12分。
地理加试题必修部分知识点分布大致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地理加试题考点集中于四个部分:自然界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区域产业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试题特点
强化对地理原理的应用、地理问题的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浙江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较为欠缺,这是高考命题人不能忽视的现实。因此浙江高考命题中有关区域特征,如经纬度、海陆位置、河流、交通线路等,试题都会以“显性信息”形式呈现,而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的知识、原理,如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人口增长类型、城市空间结构、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的概念及形成过程等,则以“隐性信息”形式存在,需要考生记忆和理解。
例如:[2015.10]28(2)比较①地和②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题目图像中给出了①②两地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材料二给出了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2017.4]28(3)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题目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甲地的降水特征(见下表)。
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在命题上多以局部区域为背景,实施地理要素的主题探究,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阐明地理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如2015年10月28题和2017年4月28题。
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例如:[2016.4]29(3)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4)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各写出一个易地搬迁后劳动力就业的合理方向,并分别说明理由。
背景是“精准扶贫”。
[2016.10]28(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背景是我国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特别是浙江“五水共治”的政策措施。
[2017.4]29(3)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背景是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增收的政策。
从小切口、小角度分析区位因素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试题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区位因素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影响,这就需要在复习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2015.10]29(2)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传统贸易方式的哪些不足?
考查学生对贸易方式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主要影响的理解,角度指向“传统贸易方式”和“电商平台”。
[2017.4]29(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考查学生对游牧业定居后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的理解。角度指向“定居”与“游牧”对比。
选修模块命题侧重于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前几次考试选修模块的设问来看,自然灾害模块设问多为灾害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例如:[2015.10]28(1)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2016.4]29(2)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______、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
[2017.4]29(2)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模块设问,多为环境问题成因、产生后果与对策。
例如:[2015.10]29(3)该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2016.4]28(4)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2017.4]28(4)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渔业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