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国际课程就是教育国际化?

2013年08月12日10:28  新浪教育 微博   

  开设国际课程就是教育国际化?

  AP班、PCP班、PGA班、IB课程……这些都是广州市一大批公办高中正办得热火朝天的国际班头衔。而不少学校也称开办国际班符合教育国际化趋势,然而开设国际课程就是教育国际化吗?

  据了解,关于高中国际班的初衷,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与之相适应,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也采取国家课程加国际课程的形式。

  对于引进的国际课程,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引进的国际课程偏重语言培训,一般以SAT和托福[微博]考试培训为主;另一种是引入国外高中课程,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包括A-level(英国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加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IB(国际文凭课程)等。如果如此,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相得益彰可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

  然而实际情形却不容乐观。广州大学[微博]教育学院课程专家雷晓云教授告诉记者,要做到课程的融合非常困难,如果国际班在课程设计上没有做好中外课程体系的衔接,学生会学得非常辛苦。记者了解到,前些年在几所知名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中,都出现过学生在中途退出或者被淘汰的情况。“一所知名高中开设的美国国际课程班,一年之后就淘汰了半数学生,到高三只剩下六七个学生。”

  为了保住生源满足留学[微博]的需要,部分高中甚至只开设少数中方课程,导致国家的教育方针难以得到贯彻。学生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和国际课程的学习上,对出国留学没有影响的国家必修课程被忽视了。

  为短期内提高孩子的托福、雅思[微博]等语言类考试成绩,一些学校甚至从高一开始停开其他课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平时成绩和出勤率则弄虚作假,将引进国际课程硬生生变成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朱凡说,这些国际课程只是标准化考试仅为某些水平的测试,不能替代高中课程所学的知识。国外课程的核心是与将来职业有关,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主要内容,标准化考试只是一种参考。在朱凡看来,这些“国际班”本末倒置,把中学该学的东西放弃了,虽然进入了世界名校,但很多人高中基础没有打好,淘汰率非常高。“国外名校是宽进严出,这几年我看到太多这种读不下去的留学生”。

  朱凡说,“像耶鲁、哥伦比亚这样的名校,青睐的不是那些标准化考分高的中国学生,而是有着中华文化底蕴、扎实文化基础、广阔发展空间、卓越国际视野的学生。”他建议,“如果要让孩子受国际化教育,最好是初中毕业后就出去,要不就在中国接受完高中教育,利用假期或其他空余时间去机构补习语言,通过标准化考试再申请国外大学”。

  他认为,在高中国际班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迫切需要教育部门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如果“洋应试”等问题缺乏监管,‘不汤不水’的国际班会害了整一代人的”,朱凡表示。

  部门回应  “国际班是新课改特色”

  针对社会上对国际班的质疑,广州市教育局近日做出回应:“义务教育强调均衡发展,讲求公平性,而按照教育规律来说,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高中教育可存在差异性发展。”该负责人强调,国际特色课程对于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是有利的。“国际班办学满足了学生出国的需要,这也是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尝试,它是教育发展的新鲜事物,不应被掐灭于萌芽中。”

  据介绍,教育部门允许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回2004年,广州市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按照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毕业学分的要求,高中共要修满144学分,其中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在必修学分中,有29分可由学校自主开设。同时,若有25个以上的学生有新的选修模块的需求,学校可以满足开展相关的选修课,自主权在于学校。

  于是,公办高中开始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了相关的国际特色课程、国际班,不过前提是——必须要完成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根据省的要求,只有修够144个学分和完成3年学制,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可见,公办高中的国际班融合了中外课程亦是有此限制。

  而对于“公办学校国际化办学是否与社会教育机构分蛋糕”一说,该负责人明确,政府是以教育为出发点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更好地培养社会未来建设人才。“学校满足公共教育服务的同时,为满足家长[微博]、学生发展要求的国际班办学是合理的,而由此产生的经济往来也属于正常。”

  火热国际班成监管盲区

  ■周刊速评

  刘茜

  近年来,无论是在广州还是深圳,甚至珠三角的二线城市,公办高中“国际班”如火如荼地开办。

  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政策法规方面的空白,也让一边高收费、一边利用公共资源办学的高中国际班,始终难逃挤占公共教育资源、为少数人举办营利性教育的嫌疑。然而监管的盲区还不仅限于此。

  如今,以赢利为目的中介机构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学校,有部分高中为了赚钱、赢得名声,扩大国际班的规模和种类,甚至开设若干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全不顾师资和教学质量,为抢夺生源创收,违背引进国际课程的初衷。

  尽管学校给国际班安排的中方教师都很优秀,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留学经历,再加上长期从事高考[微博]教学,面对兼具中西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双语授课还要融会贯通,这对教师来说很难适应。于是一些学校干脆引入中介机构应对“洋高考”,让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谁来监管国际班办学质量迫在眉睫。据了解,国际班准确来说是国际课程班,因此不需教育部门审批,只需要向教育部门备案就可以了,质量则由该校教务处监管。但是学校如何监管自己?现在家长唯一的判断办法,就是在各个高中国际班的网站上看,各校最优秀的学生进入的世界名校排名。

  另外,收费也十分乱。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国际班属于公益事业,按照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一般要经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获批准。“现在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机制,外籍教师的人数、工资怎么计算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广州教育实验研究会会长陈峰告诉记者,“这导致高中国际班收费不统一,比较混乱。”

  一些学校学费很高,但额外的收费项目却并不少,针对学生参加语言培训、申请学校个性化指导服务以及寒暑假短期出国等收费或代收费,项目繁多。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很多高中开设国际班的目标并不明确,多是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少考虑国际班的教育效益,如推进教改、课改,促进学校国际化。“目前,办国际班的都是优质高中,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教育本质和教育效益。”雷晓云说,“公立高中引进国际课程,必须清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应当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探出一条新路。”

  社会上更多人士质疑,这些公办学校用国家教育资源办市场化的出国留学,是否履行了完整的申办手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条例。教育专家熊丙奇[微博]认为,公办学校办国际班,确实面临办学资源流失的问题,还引来学历教育机构举办非学历教育、多头监管以及财务不透明等质疑。政府部门要明确普通中学能否举办计划外的国际班,并确定监管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王欢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