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少年潘晖诺是众人眼中“大写的天才”:2岁开始阅读,3岁已达到6年级阅读理解标准,16岁获得全美高中生最高荣誉总统奖,被哈佛大学录取,同时被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录取攻读钢琴表演硕士学位……
在这个少年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仍然是有些过时的答案:成功=1%的天分+99%的努力。只是,在潘晖诺的成功等式中,我们还应该加上“父母的理性引导”。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中国年的科学院大学见到了来这里参加“对话科学与艺术”座谈会的潘晖诺及他的妈妈潘若莎女士,这个天才少培养之路是否一帆风顺?他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总能体会到“四两拨千斤”的快意?希望他们的讲述在向大家揭秘天才的成长秘密的同时,也能把中国家长引出迷途。
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知识的知识
在很多人心目中潘晖诺首先是个天才少年。人们熟悉他是因为这样的新闻描述:2014年来自休斯敦明湖高中16岁的华裔高中生潘晖诺获得总统学者奖。
据介绍,美国的总统学者奖是全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它的评选要根据SAT或ACT考试成绩,还要根据每个人的学术成就、个人品德、领导才能和社区服务经历及论文情况进行评估。
潘晖诺13岁时SAT就拿了满分。这样的学业成绩无疑是令人羡慕的。
潘晖诺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长于一般孩子的特点,一般两岁的孩子刚刚能利落地说话,潘晖诺则已经能够阅读了。跟很多超常儿童的家长一样,潘晖诺的妈妈潘若莎尽可能满足儿子的阅读需求,“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借20本书。”
不过,一些家长就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教孩子认字、背诗……
潘若莎本能地觉得对于潘晖诺这样的孩子来说教知识没有那么重要。
为了给潘晖诺更好的教育,潘若莎自己学习了很多,她逐渐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知识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心理学来解释,这其实是在试图建立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潘晖诺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潘若莎用心地寻找着她认为理想的机构。
真的深入寻找时潘若莎才发现,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的美国教育并没有报道上看到的那么“美”。“都是高中毕业生来教孩子,”潘若莎说,不少机构在教孩子的时候根本没遵循着教育规律。
结果,潘若莎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为了孩子,自己寻找理想的老师组建了一个教育机构,这些老师基本都是“有爱心”、“有专业素养”的硕士和博士,大家一起做教案,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都有,不过,他们并不是把相关学科
知识直接教给孩子,“我们给孩子呈现宇宙,让孩子了解宇宙,从宇宙再到地球,再从地球到到自己,这样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潘若莎说,孩子渐渐地了解到了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慢慢形成了寻找事物间联系的思维方式。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潘晖诺上学之后成了最喜欢问问题的学生,他不仅想学会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还要弄明白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大概正是因为不仅仅局限在每一个孤立的知识上,所以,潘晖诺从小学起就对学习很感兴趣,总是充满好奇,学习起来就很快乐。
“因为懂得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从小就比别的人做的事情多。”潘若莎说,与其说是过人的聪慧让潘晖诺连跳三级,不如说是这种“广泛联系”的学习方式让他成为了一大块快乐的海绵,对吸收着知识总是怀有着强烈的渴望。
做事之前问自己:为孩子好还是为自己好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自己建学校,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这样做,也没必要都这么做。在跟潘若莎沟通过程中真正触动人的,是她的认真和用心,她总在认真思考对于潘晖诺来说什么是更好的教育,并且对自己思考的结果付诸实际。
“不少家长总抱怨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其实是自己没有用心去做。”潘若莎说。一个邻居见到潘晖诺非常爱读书,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给他买的书“总是翻一翻就丢在那里了。”潘若莎曾问邻居自己是否读书,邻居回答:没时间。
一次邻居的孩子过生日,潘若莎主动提出帮忙带孩子们一起玩。
潘若莎把孩子带到了书店,面对各种图书,这个孩子总是乱翻。潘若莎在一旁仔细观察,发现虽然这个孩子在每一本书上都不会过多停留,但是当他看到一本恐龙的书时“多看了一会会儿”。潘若莎问孩子要不要买回时,孩子回答“无所谓”。
在回家的车上,孩子很快把买来的书随意翻了翻就丢在一边了。到家之后,潘若莎先把那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吃饭的时候便把书上有意思的内容拿出来跟孩子们一起聊。那个孩子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新奇,饭后,孩子迫不及待地把书找出来认真地看起来。
在对潘晖诺的教育过程中,潘若莎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孩子越小父母越不能着急。“父母着急,就把功利心给了孩子,孩子学会了这个之后,这个人的‘格局’不会大,走得不会远。”潘若莎说。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阅读对孩子有价值,就不停地给孩子买书,恨不得把整个书店搬到家里,但是,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其实,家长的这种行为也是一种推卸责任“书都买了,再学不好就不是我的问题了。”但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把孩子引到读书这条路上去。
所以,在教育潘晖诺的过程中,潘若莎时常会总在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为孩子好还是为自己好。”
这个时候如何要求和约束自己比如何要求和约束孩子似乎更重要了。因为没有哪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做对所有的事,那么如何降低自己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呢?“做孩子成长的土壤和空气,”潘若莎说,在不断约束自己的过程中让自己成为最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这样,即使出现少量的“尘埃”和“细菌”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没有恨过 你肯定没有爱过
说到功利,我们往往在琴童的家长上看到的会更多:那么多家长带着孩子找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其实只是为了考级;那么多考过九级十级的孩子,看到街边的琴行会绕道而行。
我们看到了太多被音乐伤了的琴童。
“没有恨过,你肯定没有真的爱过,”潘晖诺说,不过他不是恨钢琴、恨音乐,而是恨自己。他曾经为了一个曲子六个月都没有练好而恨自己。直到现在潘晖诺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感情。
应该说,潘晖诺在音乐上也非常有天分:他3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小提琴,在休斯敦青年交响乐团连续五年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钢琴,曾与众多交响乐团合奏,也应邀在密苏里大学等学校表演独奏。
不过,与不少其他琴童相比,潘晖诺对音乐的理解似乎还多了一层理性。
“我觉得音乐是有声音的数学,”这是刚刚学琴不久的潘晖诺跟潘若莎说的话。大概是潘若莎从小对潘晖诺“知其然还必知其所以然”式的教育,让潘晖诺的学琴道路伴随着思考。音乐是有规律的,这跟数学一样。因为有普遍的规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能被它打动。所以,在他看来音乐有两重美,一重来自规律,一重来自随性和感性。
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热爱大概能够更持久,所以潘晖诺上了中学之后,仍然没有放弃音乐。
“要知道一个美国九年级之后的孩子学习压力是很大的,”潘若莎说,都说中国的高中生辛苦,但是他们只为高考奋斗,而美国的高中生则每一天都要奋斗,因为他的每一次作业、每一个项目、哪怕只是学校要求的一个家长签字,如果晚交了电脑就会自动减分,“这个成绩要累计四年,只要在日常学习中丢掉了一点分数,就会跟好学校擦肩而过。这个学校前十名的孩子,平均分数的差距要在小数点后面第四位才能区分出来。”
即使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潘晖诺一直坚持每天练琴。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大学,16岁时,他被哈佛大学录取,主修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同时他也被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录取攻读钢琴表演硕士学位。
很多家长都希望有一个天才的孩子,其实,天才除了在接受知识时更加有优势之外,要想成功,勤奋是必经之路。“我经常凌晨四五点才睡,早上九点多就又起床了。”潘晖诺说。现在他每周去一次音乐学院,虽然时间并不很多,但是“别人在钢琴房里看手机、看手提电脑、Facebook的时候,我绝对百分之百投入在钢琴上。”
不是每个人都有潘晖诺那样的天分,也不是每个潘晖诺都能遇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用力但又没有用力过猛的妈妈。不过从这个新鲜出炉的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仍然是古老的有些过时的答案:成功=1%的天分+99%的努力,只是,在潘晖诺的成功等式中,我们还应该加上“父母的理性引导”。
新浪教育家长课堂开课啦!!
家长课堂课程:
8月2日《申请美国名校,需要给孩子定制这4大方案》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4日《本国本科留学的准备》许轶[干货文章]
8月9日《申请美国名校新SAT、ACT考试如何选择与备考?》许轶[干货文章]
8月10日 《揭秘被世界三大顶级艺术院校看重的作品集啥样》字文莉[干货文章]
8月11日《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托福自学态度》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16日 《中国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的“火花”》卢巍[干货文章]
8月17日 《美国留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趋势与美国绿卡办理》李凯[干货文章]
8月18日《如何从申请角度选择国际课程/国际学校》老查[干货文章]
8月23日《申请美国名校如何策划课外活动》老查[干货文章]
8月24日 《美国与加拿大移民的福利、风险、生活对比》宁嘉晨[干货文章]
9月5日《看不懂大学排名怎么申请美国名校》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6日《留美:为何中国学生扎堆选工科商科计算机?》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7日《美本申请要求多:GPA托福SAT哪个更重要?》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13日 《SAT和ACT选择终极秘诀:你是文科还是理科生?》祁连山[干货文章]
9月14日《富三代蓝图:如何在美国聪明投资买房赚学费》Luc Bin Wang[干货文章]
9月19日《加拿大新总理上台:投资移民7大利好政策》丁巍[干货文章]
9月26日《美本申请:被哈佛招生官青睐的文书究竟什么样》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7日《想申哈佛耶鲁斯坦福:课外活动只需要做这6项?》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9日《独家揭秘:史上最全高中生出国备考规划策略》钱甜[干货文章]
10月8日《美高申请面试中招生官必问问题大曝光》李素荣[干货文章]
10月10日《EB5移民投资者:不懂这些门道怎么能申请到绿卡》刘宇[干货文章]
10月12日《不当海清那样的妈妈 你不得不知这些留学误区》宋璟[干货文章]
10月13日《孩子是不是优等生?四份报告看懂加国高中全貌》朱凡[干货文章]
10月18日《全球移民收紧 澳大利亚投资政策依然稳健》王欲弘[干货文章]
10月27日《打开美本申请黑匣子 神秘的网申六大板块都是啥》黄德容[干货文章]
如何听课: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回复“入群”,查看
责任编辑: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