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弊端:中国学生居然不了解中国历史

2017年02月21日 09:20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作者介绍:林杰,出版了《我在美国当老师》和《优秀的绵羊》。从事国际教育以及学校办学,现住北京。

  2016年底应邀去深圳做了一场以《如何最大化留学回报》为主题的讲座,席间认识了一对母女,她们令人印象深刻。

  孩子扎了根马尾辫,是一位小学生。母亲衣着端庄,说话脸带微笑。今年秋天母亲将送女儿去瑞士读私校。在问答环节,这位母亲很有意识地让女儿扮演主角,与嘉宾进行对话。看似稚嫩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很自信地向台上的几位嘉宾直接提问,并且对嘉宾的问题进行回答。我对她的第一印象:语言流利、思路清晰、表达到位,这位孩子很棒。

  在过去5年里,我遇见的低龄留学生越来越优秀,不仅仅中英文娴熟,而且不少从小就开始接触中西体育或者参加海外中短期学习项目,提前熟悉环境;家长也越来越国际化,因公因私,经常穿梭于海内外。瑞士的中小学,不仅仅要比家喻户晓的美国学校更小众,而且学费更贵,但这显示了这个家庭做选择并非盲从,而是有自己的见解。

  当天母女听讲座是为了取经,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更全面地为低龄留学做准备。这位家长向我提问,她的孩子目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能够融入更快,如何能够学地更出彩。

  如果读者是刚入门的预备留学家庭,对于前期准备,我一般会有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是英文能力,尤其是学术英文(英文写作最关键)。

  其次,学生最好能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因为体育是认识新朋友非常直接并有效的方法。

  再者,时间充裕的家庭,最好在出国之前,为孩子提供独立生活的机会,比如参加海外的寄宿制夏校。

  如果读者是一位已经准备充分的家长,我估计以上建议并非新鲜。那么除了英文和体育,是否还有更加重要的准备?答案是:有。今天的文章就是要讨论一项比英文和体育能力更加重要,但又轻易被家长和学生忽略的准备。

  这里分享两个故事片段,抛砖引玉,希望通过故事来回答家长的提问。

  故事1:

  我在美国私立高中当老师的第一年,结识了一位来自韩国的9年级新生,Steven. 也许是因为我是全校唯一的亚裔老师,Steven 很自然地与我走的很近,时不时放学后会找我聊天。

  起初,Steven 对美国的高中教育充满了憧憬,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很期待将来上个好大学。但是渐渐的,我发现他身上背负的压力巨大,其中来源之一是他时常所感受到的文化冲击。他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与典型美国少年身上那种势利和肆无忌惮的感觉显得格格不入。具体一点来说,他不理解为什么好些美国同学对人类的幸福安宁毫不关心(对残酷的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开各种玩笑,好像它们只是电脑游戏),也不理解为何好些同学与父母的关系很差(研究美国寄宿高中发展史,你会发现很多家庭就是因为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才送儿女读寄宿学校)。Steven 怀疑自己之前的认知是否存在问题,他纠结是否需要改变自己才能找到归属感?

  故事2:

  这个故事来源自于饭桌上的一次不经意的交流,让我记忆犹新. 在美国高中, 跟同事在学校食堂一起用餐的时候也是 老师们聚集在一起 “吐嘈” 的最佳时刻,“吐嘈” 的对象当然是学生。一般是讨论需要帮助的学生:如某某同学最近晚上不好好睡觉,功课落了或者是某某学生最近心情不好,需要了解或者安抚。

  有天在学校食堂吃午饭,一位教世界历史的老师坐在我旁边,跟我聊起来。他开门见山地就问我关于中国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记得当时他问我的时候的所流露出来的表情是困惑加惊讶。他困惑为什么好些中国学生不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史。私下与几位中国学生聊天,一位上海学生分享了她刚开始上美国历史课的一次尴尬:

  记得刚来美国上学的第一天,在历史课上老师正好说到中国历史,老师也许认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应该对中国的历史比较了解,就让我解释一下宋朝为什么很昌盛,我顿时哑口无言,找不到一点思绪。我当时觉得十分尴尬,回答不出问题不算什么,但是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知道,就是一种无知。所有的家长都关心如何快速融入,如何快速适应,但是“融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的认知。你可以跟每一位同学混个熟脸,但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就如同故事一的主人公,他几乎每天有意去跟美国学生一起用餐,特意走近美国同学圈,甚至还有意疏离韩国人圈子,但是他终究两边都没有找到归属感,心里很是困惑。

  十几岁的少年,哪怕二十几岁的成年人,也许为了在一个群体里找到归属感。我们都会试图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但这终究是徒劳。因此,若谈“融入他乡”,我们不得不先谈自身。除了英文和体育,每个留学家庭要准备的是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机会去深刻体会自己的家庭价值观并深度了解自己的国家历史,这是一项比英文和体育更加根本,但容易被忽视的留学前准备。

  最近红火的央视古诗词大赛节目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每一个小留学生家庭,倘若能够在出国之前投入时间掌握或欣赏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想象一下哪天你作为留学生有机会去教授他人一门课(例如位于美国麻州的伯克希尔中学以及美国的俄亥俄州的欧柏林大学都让学生开课,并授予学分)。那个时候是别人主动来找你,听你的课,来了解你。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那位深圳家长的提问:女儿的外语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能力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的水平,目前还需要做些什么?我建议母亲让女儿在离开出国之前,多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然后掌握用英文来表达自己文化的独特和历史的深度。我相信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点,让美国人或瑞士人了解中国历史,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母文化,他们当中就会有人自然地愿意接受我们,喜欢我们。

  在这之上,我们每一位留学家长都应该进一步思考:外国人接受我们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全心接受自己。当我们深刻体会并欣赏自己母文化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接受自己,认可自己,这才是“融入他乡”的最关键。心理学有种说法,只有当一个人懂得“爱”自己的时候,他才会懂得去爱别人,同时也会被别人所爱,这也正是众多小留学生所缺失的最关键留学前准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林老师频道(linlaoshipindao)”,作者:林杰。

  新浪教育家长课堂开课啦!!

  家长课堂课程: 

  8月2日《申请美国名校,需要给孩子定制这4大方案》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4日《本国本科留学的准备》许轶[干货文章]

  8月9日《申请美国名校新SAT、ACT考试如何选择与备考?》许轶[干货文章]

  8月10日 《揭秘被世界三大顶级艺术院校看重的作品集啥样》字文莉[干货文章]

  8月11日《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托福自学态度》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16日 《中国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的“火花”》卢巍[干货文章]

  8月17日 《美国留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趋势与美国绿卡办理》李凯[干货文章]

  8月18日《如何从申请角度选择国际课程/国际学校》老查[干货文章]

  8月23日《申请美国名校如何策划课外活动》老查[干货文章]

  8月24日 《美国与加拿大移民的福利、风险、生活对比》宁嘉晨[干货文章]

  9月5日《看不懂大学排名怎么申请美国名校》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6日《留美:为何中国学生扎堆选工科商科计算机?》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7日《美本申请要求多:GPA托福SAT哪个更重要?》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13日 《SAT和ACT选择终极秘诀:你是文科还是理科生?》祁连山[干货文章]

  9月14日《富三代蓝图:如何在美国聪明投资买房赚学费》Luc Bin Wang[干货文章]

  9月19日《加拿大新总理上台:投资移民7大利好政策》丁巍[干货文章]

  9月26日《美本申请:被哈佛招生官青睐的文书究竟什么样》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7日《想申哈佛耶鲁斯坦福:课外活动只需要做这6项?》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9日《独家揭秘:史上最全高中生出国备考规划策略》钱甜[干货文章]

  10月8日《美高申请面试中招生官必问问题大曝光》李素荣[干货文章]

  10月10日《EB5移民投资者:不懂这些门道怎么能申请到绿卡》刘宇[干货文章]

  10月12日《不当海清那样的妈妈 你不得不知这些留学误区》宋璟[干货文章]

  10月13日《孩子是不是优等生?四份报告看懂加国高中全貌》朱凡[干货文章]

  10月18日《全球移民收紧 澳大利亚投资政策依然稳健》王欲弘[干货文章]

  10月27日《打开美本申请黑匣子 神秘的网申六大板块都是啥》黄德容[干货文章]

  11月3日《申请加州大学本科 揭秘网申各大板块里都有啥》黄德容[干货文章]

  11月10日《解决网申和面试 突破美本申请最后一道防线》黄德容[干货文章]

  12月15日《N个实例告诉你:名校都在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段春红[干货文章]

  如何听课: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回复“入群”,查看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回复入群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回复入群

  责任编辑:尹菲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83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87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