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2004年7月,胥韬领导的北京易德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这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成了公司的董事长。公司规模不大,是一个年轻人的团体,都不到25岁,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的共同誓言就是用青春的激情打出一片天地。
胥韬,是这个团队中最小的成员,帅气的模样,一身朝气,真不知道他这个年纪如何组织起了一个公司,面对着我的疑问,胥韬说起了他自己、他的理想、他的公司和他的未来。
进大学,找到了发展方向
胥韬来自瓷都景德镇,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到了18岁,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时他说:“那时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是父母送我来的学校,连床都是他们为我铺好的。”
进入大学后,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学生会里他的才华得到了展现,组织和参与了许多活动,为自己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就业,他开始审视自己。“我这个人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不适合很安定地到某个单位工作。我也曾想过考研或者出国……,希望找到自己能够把握的机会。”
通过在学生会的工作,与外界的接触多了,思路逐渐开阔了,他有了想干点事情的想法。他说:虽然考研、出国和找工作都是很好的出路。但我觉得,读研究生、读博士更适合那些读书扎实、思维敏锐、学术嗅觉很灵敏的人,我不是这样的人,如果纯粹为混个学历,意义就不大了。毕业后出国,那么是为了强化英语呢?还是去体验特色的西方文化,丰富自己的经历呢?无论是哪个都可以以后再来。最后就是选择工作了,我不是“官本位”的人,也不是扎实于一份工作的人,一份普通的工作可能对我的约束会很大,对我的创造力也会有很大的束缚。所以,可选择的就只是自己来做点事情了。
认清了自己的“不安份”,胥韬开始给自己的创业找定位了。喜欢观察、思考的他,在学生会工作的时候,通过搞活动与企业交往很多,他发现企业与学校间也存在“代沟”,他们之间的沟通连接工作总是有欠缺。企业的一些想法、产品和服务理念想带入校园,但校园里没有一个很好的接收平台,无法以商业化的角度来吸收巩固他们的想法;校方也一样,他们希望得到公司、企业的帮助,但是不能很好地诠释自己的想法,让对方了解这里面的商业价值的所在。
另外,他的很多同学、朋友,初出校园面对社会的时候总是一片茫然,不知道外面的社会什么样,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看到这些,胥韬有了初步的想法,创造一个企业与校园交流的平台。校园是他所熟悉的,几年的积累他也建立了一些企业关系,把二者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校也方便了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胥韬的创业想法初步形成了。
运筹帷幄,寻觅人才,寻找商机
这时的胥韬还只是个大二的学生,有了想法的他目标就更明确了。
经过学生会的实践,胥韬深深明白,做一件事情或创立一个公司靠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而且他们可能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而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才团结在一起,成就一番事业。
他说,现在的中国要想做点事,“空手套白狼”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真本事,这就需要有真才实学和良好的社会关系。为这他在学生时期就更有了干劲和目标,也不断在身边的人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胥韬说,他很信奉古人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这也是成功应该经历的几件事。
他说,这十几年的学习就是我读万卷书的过程,近几年也走了很多地方,虽不能说行万里路,但也走了很多路,也确实阅了无数人,终于在这无数人中挑出了几个合适的一起开创共同的事业。
又经过了两年的准备,面临毕业,胥韬开始着手他的公司组建。
在观察和寻找商机的基础上,他对公司的定位做了考虑:作为一个大学生,对社会虽然有所接触,但了解绝对不够,社会经验等方面也差得很远。那么,我们的长项在哪里呢?技术,虽然我们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但和学历高的人根本无法相比;资金,我们的微薄力量与成规模的企业也没有竞争力;人才,我们这些人是有才华的,但仅限于大学生这个领域,尽管我们组织在一起还算合理,但和社会上既有能力又有经验的人才比就不值一提了。但有一点我们绝对占优势——我们对校园极为了解,应该把离开校园转化为财富,把它当作商机来运作。
最后他们决定,公司就建立一个针对企业和公司进入校园的服务平台,用自己对校园的了解和一些想法完善他们的想法,并且帮助学校接收、执行的想法。
这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资金。
几个合作伙伴都倾其所有,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只有拉赞助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于是他们拿着计划书四处敲门,就在他们近乎绝望的时候,江苏一个大型的民企向他们敞开了希望之门。
胥韬说,这家赞助企业对我们公司很感兴趣,认为我们的业务和人品都很好,就决定投资,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他们承诺:如果我们做得好,有好的成绩和发展前景,他们就和我们上升到商业合作的层面。
2004年,在一片祝福声中,北京北京易德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蹒跚起步,成为打入校园的生力军
易德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共有三个部门,市场部、技术部、综合运营部;主要经营三大块业务。
胥韬介绍说,第一,就是帮企业开通校园市场,使企业和校园双赢。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身份的便利条件代表企业和学校、学生沟通,效果要比公司直接谈好。因为,我们更了解学校、学生的想法是什么,这样就达到了双赢——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学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加很多市场知识。
第二,我们利用自身资源跟企业接触后,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为他们做校园代理,比如,现在燕京公司推出几个新产品,东东美眉、燕京鲜橙多等等,我们可以尽量压低价格,引入学生市场,帮助学生节省开支,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
第三,是针对大学生消费的。基于我们是个网络平台,虽然现在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但他们却丝毫不吝啬,业余生活多而不当,这对大学生本人不好,对社会的导向也不好。我觉得,现代青年人的信仰比较虚无,脑子里的意识很不清楚,不知道该信仰什么。但是校园是出人才的地方,是立国之基,所以更应该下大力气。所以,我希望借助我们公司的力量,为他们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沙龙、休闲活动,比如说蓝调音乐会、古典音乐会等,这些很高雅、提升修养的活动对学生改善自身素质很有帮助。办这些活动我们不是为赚钱,只希望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我们公司的社会声誉。
第四,我们发现大学生中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毕业生,在离校时由于很多东西带走都很麻烦就丢掉了,其中有好多是还有用处的东西。这是因为学校里没有一个很好的流通平台,也就是针对大学生的二手市场。如果毕业生能为他们不用的东西找到好的承接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再利用。公司目前就在加紧这样一个网络平台的建设,争取在近期内推出。
我们公司网站还包括交友平台和商务平台,把企业一些人的资料和联系方式和学生的情况在网上登出,让他们在网上实现交流、交朋友。这样的好处在于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帮助 ,如果真在某企业有朋友做介绍,就没有必要通过面试这样复杂的过程,减少了就业成本。
另一部分就是商务的部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这种功能深入人心,让用户产生依靠。
现在的校园市场还是很大的,教育部公布校园每年产生的价值是2000个亿,如果我们能在一个领域占统治地位那就相当可观了。
胥韬对于未来的发展踌躇满志,除了自身他也谈到了竞争对手。他说,竞争对手肯定是存在,我们也不能小看人家,但总体来说产生不了绝对的竞争力。我觉得,任何一个公司在运做的时候都不要怕竞争,只有跟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时才能达到双赢,不要去拼个你死我活。双方的优点、优势在哪里,共同整合才能够更好地做出一个市场。目前来看,做校园市场的专业队伍还很少,这个新兴市场还有待开拓,如果这个时候竞争对手互相打压,只能是两败俱伤,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我们面对也更有实力的对手,但不怕竞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实力。现在是商品社会,竞争本来就很激烈,不用说我们这些小企业,就是大企业,做几亿的生意都会有失败的可能。所以,我希望有竞争,这也是我们提升自我的机会。
公司的业务虽然刚开始,但运作很顺利,已经有很多业务找他们了。胥韬说,不用很迷茫地去寻找业务,对我们来说是件很鼓舞士气的事,这说明我们的社会价值被认可了,说明我们还是有潜力、有价值的。
创业是一种挑战,我永不言败
“其实,我们创业就是选择一种挑战、一种风险,做这个事情不可能没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很大,几年下来我们很可能失败,但我认为一个人从失败中获得的肯定会比从成功中获得的要多。”胥韬这样看待他的事业和未来。
胥韬对于自己的创业很乐观,他说,我们的公司还不能说成功或失败了,但这一两年的时间我所获得的要比一个找工作的大学生获得的多许多。有人说,自己做一年生意相当于读两年MBA。如果我坚持做两年,那就相当于读了四年MBA,我已经很赚了。即使花点钱甚至赔点钱也无所谓。我想: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的生存空间就很大,不至于无法生存。也许每个公司在开始时都会有挣扎期,但有市场和没市场却大大的不同,有生存空间的公司,只要过了挣扎期,前景还是很美好的。我们虽然很有信心,但事情还是得踏踏实实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校园是朝阳产业,它的发展是源源不息的,只要有国家、民族在,就会有教育产业存在。这也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提升。
公司的名字开始大家建议叫“易得”,后来我决定改为“易德”,我认为,做人、做公司都要讲“德”。只要自身“正”,创业的出发点好,而且能给本行业带来有益的发展,国家才会扶持,公司才会有发展。目前我们的发展很顺利,至少资金有承诺。所以,现在关键就是看我们的努力了,把小目标一个一个实现,把远期的规划设计好,努力实现近期目标,慢慢地公司就会发展壮大了。
胥韬很尊敬的一位前辈曾对他说过,人要创业应该在30岁之前,这时候有激情没负担,求知欲也很强,做事情只要够塌实就有足够的时间,不怕走弯路;创业要有目的,如果只是为了钱,那肯定不会成功。就像做人,如果只是为了金钱他肯定不会快乐。钱只是个辅助性的手段,只能使快乐扩大或加速到来,但决不是快乐的根本。如果创业没有一个根本目标,那发展下去很可能变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胥韬很赞成,他说,我们公司的风格也是追求一种青春洋溢,因为我们很年轻,如果保持这种激情在,做事才会不怕吃苦,为实现目标而拼搏。一个人如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再大的困难也不怕的。我的一个长辈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危机和困难,每个危机和困难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是一种促进、一次更好的跳跃。
当然,我现在的经历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但我也有了感觉。在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后,我觉得整个局面都被扭转了,有了更好的发展,这比在顺境中发展不知要强多少倍。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想是否能够渡过,而要想困难能给你带来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把这些想清楚了,再考虑如何解决或屏蔽,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中国人也很强调“退一步海阔天空”、“知难而退”,我觉得这个“退”也是一种“进”,是换一条路来走,以迂带直。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对困难的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如果创业之初,我遇到困难就停止了,那我现在也就没有资格对别人说什么了。
最后,胥韬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上帝创造了很多种族,其中只有人类的能力最差,但上帝给了人类一个其他种族不具备的特性——进步的能力。很多世纪过去了,现在世界上的主宰是人类。所以,他认为,只要一个种族只要具备了对自我不断要求提升的能力,总有一天会站在制高点。人应该每天都要有进步,要从你周围人身上学习优点,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人生。
面对未来,胥韬满脸激情的说,将来的前景虽然不可欲知,但我会努力。如果有一天公司失败了,我会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来,绝不放弃。我觉得,一个人一旦有了失败的经验就更应该做些事,因为经验是最好的财富,有失败做积累走起来会更塌实,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