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可能是所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怀念的一年,“伴随”着SARS的爆发,医药行业的发展也迎来了一轮猛烈的暴涨。但是2004年在没有SARS这样偶然因素的刺激下,医药行业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均有了明显的回落。2004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比2003年度第二季度下降了近2/3,利润总额则下降了一半;医药类上市公司销售收入也萎缩了近1/2,净利润下降比例更是高达4/5。针对这样的一组数字,我们就不会对“2004年是医药行业终结暴利的一年”这样的言论感到奇怪了。看来,是医药行业为自己“疗伤”的时候了。
根据太和顾问对当今国内医药产业调研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大特征:
第一,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在当前的医药产业中,国内新药产出能力过弱,普药市场份额超过90%,而在国际医药制造业中专利药占据比例超过7成份额;按照西方的行业划分标准,医药产业会与信息技术、能源投资、金融行业一起算作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在当近中国,医药行业仍然只能算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样的行业至多只能被定义为“制药行业”。且国内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不仅利润较低,而且还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第二,新药研发的预期回报率低导致创新能力弱。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
第三,我国医药制造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子行业间比重在进行调整,中药及生物制药等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化学药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的利润率高出化学原料药的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成为制约我国医药行业向资本密集型、知识资本密集型转变的瓶径。二是专利药的比重将增加,2000年专利药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占据9%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10年将占有21%的市场份额。其中中药与生物制药具较大创新产出潜能。
第四,政府将继续推动药价下降。未来药价下降空间主要来自医院药价的下降。2004年7月资料显示医院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高于药店39.50%。政府将继续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
针对这样的行业发展现状,我们预计在可预测的将来,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心将向新药研发序列倾斜。同时伴随着中药领域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利好的消息,中医药专家将成为各大医药行业公司高薪争夺的热点;面对传统医药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率先进军生物医药业的厂场将首先尝到这种转变的好处。
同时主要医疗仪器设备的销售将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并且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增长。从当前国际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来看,消毒、康复、保健医疗器械和大型仪器设备已经走过辉煌,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导管类器械、机能恢复辅助器械、激光类器械等和化学合成聚合物,则代表着当前国际医疗器械的最新潮流。如能从较高起点上研究和开发这类医疗器械,则有望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