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强高职毕业生:网上开店 月入四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 17:06   南方周末
背后是偶像马云,面前是电脑,四围是交易货品,这是超级毕业生们工作的标准像。
背后是偶像马云,面前是电脑,四围是交易货品,这是超级毕业生们工作的标准像。
学校专门引进了物流公司,为创业的学生们提供快递服务。
学校专门引进了物流公司,为创业的学生们提供快递服务。
超级毕业生杨甫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打理商品,这个求职旺季他不需要去应聘,反而招聘了手下。
杨甫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打理商品,这个求职旺季他不需要去应聘,反而招聘了手下。
基地工作室里,创业的学生们正打理着属于自己的网上生意,他们的目标显赫地贴在墙上。
基地工作室里,创业的学生们正打理着属于自己的网上生意,他们的目标显赫地贴在墙上。

  “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一个高职学生何以今年顶40个本科生,将来还会顶80个本科生?”

  “一所高等院校何以毫不掩饰地倡导商业价值取向,批量复制学生富豪,不惜教学计划让步,评判标准易辙?”

  “ 是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淘宝改变命运?是颠覆传统培养模式的创举,还是商业利益的附属?”

  除了床尾那本烫金“优秀毕业生”证书,杨甫刚似乎很久没和大学生的身份产生关系了。

  尽管学校就挨着他的工作室,但他已经一年多没怎么上课了;尽管天天做着市场营销,可他这门功课的期末成绩才三十几分。

  这个穿着一件鸭毛到处飞的仿名牌羽绒服的24岁男生,正熟练地打包着化妆品。尽管纸盒上的邮寄地址遍布全国,但作为一个双皇冠级别的淘宝网店老板(双皇冠意味着网店已获得两万以上买家的好评),他每天甚至很少下楼。

  与他类似的校友在这片出租屋里有十余个。在毕业生求职的旺季,他们只是偶尔去下招聘现场,却也是为了物色“勤奋、肯吃苦、善沟通”的手下。他们自己从没打算应聘任何工作。

  杨甫刚已经雇用了6个手下,包括他的大学同班同学,还包括一个武汉大学毕业的男生,在高职毕业的老板兼高中同学面前,男生很少提及自己的名校出身,“赚到钱才是本事。”他说。

  你可以说这是一群义乌草根商人的典型传奇,但你更应该说,这是一些提前搭上电子商务便利的超级毕业生。

  尽管久离校园,但这并不妨碍杨甫刚在义乌工商学院的符号化存在。在校学生久闻这位鲜有露面的学长大名和他月入4万的神话,在各种集会上,他们被鼓励向学长看齐——“今年就业形势尤其困难,一个杨甫刚就可以顶40个本科生,明年还会顶80个本科生”。

  发言者是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这位一直在琢磨高职学生新出路的校领导正是在杨甫刚身上找到了灵感。

  他打算批量生产超级毕业生——三年内,全校实现2000多名学生创业,这占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他的设想中,成功的进度及效果还可以精准计算——大一结束时人均月收入要达2000元以上,大三毕业时达10000元。

  只是,创业的形式基本就是开间淘宝网店。2月中旬,在北京一个教育论坛上,贾少华的演讲主题就是“淘宝改变命运”的口号,将“知识”两字换掉了。

  他还不打算“收敛”,尽管外界争议纷然。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凄风冷雨中,在大学生就业率仅36%的当下,至少他的义乌工商学院的学生们已开始坚信不疑。

  “样板工程”

  “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面前的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在成为“样板工程”前,杨甫刚和身边的同学没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考了两次高考才勉强进入这所高职学校。

  下岗的父亲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想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或单位,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杨甫刚认为父亲OUT(网络用语,过时的意思)了。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业生达50万”的悚人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亦掀起轩然大波,高学历不再必然意味着一份体面工作和精英身份。

  杨甫刚想实现一个不一样的梦想,“就算我拼了命考过英语六级,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出了校门,我能和本科、名校的学生争当精英吗?”

  大一开学没多久,杨甫刚开始在校内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卖,遭到“竞争对手”——学校门卫的强烈不满,“大学生怎么能干这个?不务正业!”“不务正业”的学生很多,在倡导创业前,义乌工商学院和其他的高职院校一样,教学与实践五五开,鼓励学生打工兼职。学校的告示栏经常贴有饮食店收银员、传单派发员的招聘信息,这些工作和他们的未来差距不大,“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一个月一千多,一眼望到穿”。

  和杨甫刚一样,许多同学的学习热情也不高,自习教室太空,以致部分教室干脆锁门。

  这便是贾少华一直试图改变的现实。他曾经狠抓学风,这位将女儿培养进清华大学的父亲规定学生必须上早晚自习,上课必须点名,学生不许住校外。但很快,他发现不是学风的问题——他曾为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差而恼火,但把成绩报到省上后才发现,每项成绩居然都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甚至第一。他死了心,开始考虑,“补短不如扬长”。

  相关新闻:

  专访高职教师贾少华:把学生创业推到一个高峰(图)

  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大学如何教学生赚钱(图)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 文科女生更显优势

  大学生争入殡葬行业 月薪1500-3000元(组图)

  专题:微软公司最让求职者头疼的面试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