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约为610万人,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个就业寒冬里,也有一些大学生通过“冬练”,迎来了个人就业的春天。
走出就业难,先从自身突围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用人单位刚性需求下降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冲击以外,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也导致他们求职时四处碰壁。
山东一所省属高校的小袁对记者说,直到找工作了,才发现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有很大差距。“比方说,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从高中到大学只知道读书,参加社会实践少,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但学的只是理论知识,而用人单位喜欢动手能力强的,有实践经验的。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说。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鹿立认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就业市场供需脱节,也就是说,高校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用人单位需求。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找工作时悔之晚矣。
相反,一些主动适应市场需要锻炼自身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还是具有就业竞争力。在山东省举办的几场综合人才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出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优先。而一些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具有一定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吃苦精神的大学生,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峰认为,大学生只要打好知识基础,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竞争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难。
基层就业天地广阔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济南市槐荫区的街道上,多了几十位大学生环卫职工的身影。他们从事的工作与其他环卫工人没有什么两样,每天清扫马路,检查卫生。
这几十名大学生是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环卫队伍的,尽管身份是环卫局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但全部到环卫一线,从基层工作开始做起。
大学生就业从扫马路做起,赢得了一些人的好评。他们认为,现在大学生择业观越来越理性,不再拿着大学生的身份当作安身立命的招牌,能够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从基层做起,这体现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记者从济南市人事局了解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向城市,很多不能就业,而基层却缺乏大量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大量基层单位等着大学生前去建功立业。
“全球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现在普遍能够放下身架,踏踏实实地找工作,以前那种择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已经明显减少。”济南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招聘会上,明显感到大学生心态更加务实。
不少大学毕业生向记者反映,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他们希望能到基层或部队锻炼,但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和西部的“三支一扶”、选调生、西部计划等项目人数少,要求高,难以满足需求。
专家建议,基层急需人才,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大学生创业,并非梦想
正当别的同学为找工作愁眉不展时,山东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邵立成已经开了两家“地瓜坊”连锁店。经历过多次求职挫折后,邵立成放弃了继续求职决定自主创业。他向同学和朋友筹集了4万元资金,开了两家经营烤地瓜的小店。第二家店去年11月份开业,当月就挣了5000多元。
近几年,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例子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大学生创业不仅可实现就业,也可为政府缓解就业压力,不过,创业需要理性,不能仅靠一腔热情。
据了解,在国外,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而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据记者调查,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多是停留在敢想不敢做的阶段。
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兼职等机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这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者的一个共同点。
另外,大学生应该慎重选择创业方向,低风险、花费少、与自己专业相近的项目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们认为,很多大学生创业只是一时突发奇想,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认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觉得输得起。他们的创业生涯开始得快,结束得也快。所以,大学生创业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实现创业风险最小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