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不久前,网友“酱里合酱”一则愤怒的“庆贺”自己“被就业”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轰动,网友纷纷跟帖列举出自己或朋友“被就业”的经历。被就业,用“酱里合酱”的经历来说,就是他看到××工业公司的名称和大红印章赫然签在自己的就业协议书上,自己却不知情。也就是说,事实上没有就业,但被人捉去在“就业率”的精确数字里占了一席之地。于是,在看到大学生就业率近80%的好消息后,“酱里合酱”忍无可忍了。
我对“被就业”倒不感到吃惊,相反,认为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无他,社会的大环境使然。在数字游戏大行其道的今天,“就业率”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品种罢了。既然举凡关于数字(当然还有大量非数字)的东西都可以造假,为什么到了就业率这里就忽地正常了呢?没有这种道理嘛。有业内人士说了,“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还是学校对各院系,就业率的确已成为一个非常受到重视的指标”;不仅如此,教育部在审核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时,包括审核新增学位授权点时,就业率都是重要依据。就业率承载了如此重要的使命,为了达到纯粹根据主观需要制定出来的某个百分比,非但毫不足奇,而且必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