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档案难上保险 京4万死档多属大学毕业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 11:17   北京日报

  两年前毕业的小李一直在换工作,直到今年初,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麻烦事又找上了门:新单位需要人事档案,本以为毕业后人事档案会自动转移的小李发现,自己的档案已不知去向。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像小李这样的“弃档族”越来越多,全市各级人才机构存档的80多万份人才档案里,有4万份是失去联络多年的“死档”,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大学毕业生的。

  调查:弃档族多是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小张已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当记者问他打算如何存放档案时,他表示根本没有想过此事,“档案不是存在学校吗,还需要迁出去?”记者随机调查了10名已经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于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有4人甚至不知档案与自身有何关系。“现在都是聘用制了,反正也没有什么用处。”一位毕业生这样说。

  据了解,目前有些毕业生对档案的处置方式分以下几种:有的随意将档案丢在学校置之不理;有的干脆把档案“私藏”在家;也有人虽把档案转到人才中心,但一放了之,不再过问;更多人则完全将档案遗忘了,不知档案是转回了原籍,还是留在了学校。

  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是本市最大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存放了16万份人事档案,其中有6000多份是失去联络达5年以上的“死档”。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无人来问津,工作人员多次联系仍无音信。

  “弃档族”主要是以下四类人群:大学毕业生、自费出国留学及办理移民手续的人员、非公企业员工及“跳槽”者和异地求职人员。

  原因:找了工作忘了档案

  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档案被忽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随着私企的增多,在录用和管理员工时不看重档案里的历史描述,而是看重工作表现;有一些毕业生选择创业或自谋职业,但因没有落实工作单位而把档案暂时留校,以后因身在外地或遗忘等原因,没有再回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还有的毕业生认为现在跳槽是经常的事,档案转移手续繁杂,而且放在人才中心每年需缴240元管理费,没必要,不如放在家里或学校安全省事。也有毕业生认为等到需要用档案时,再找也是一样的。

  “档到用时方恨无,”该负责人说,档案大多处于静止状态,但绝不是没用,毕业生如果没有及时将档案从学校转出,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

  麻烦:“死档”难办养老保险

  档案对今后究竟有什么影响?据介绍,毕业生如果毕业后,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将影响今后的转正定级和职称评定;有些人虽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另外,最主要的是档案中记载着本人的工作经历(工龄)等,没有档案单位无法缴纳社会保险,也将意味无法办理退休,难以领取养老金。此外,还有像继续深造、报考公务员时,都需要用档案。

  支招:如何激活“死档”

  据此,专家提醒毕业生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毕业报到手续,并把档案转入政府所属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存,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应有的社会、政治待遇得到保障。

  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但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将关系理顺。“私藏”在家的档案则要尽快交回原单位或政府所属的管理服务机构,如果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得经过相关部门核实,如果档案资料遗失,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的,要与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新的单位。

  对于那些不知自己档案“身在何方”的人士,专家也给出了答案:毕业生要与参加工作前最后一个学校的相关部门联系,外地毕业生也可向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咨询;已经多次变换工作的人要向第一家用人单位进行咨询。如果档案被单位遗失,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该单位取得联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 袁京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档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