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传统就业遭遇寒冬时,该怎样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大学生们动用自己的灵活头脑,纷纷祭出奇招。有人大耍“知识武器”,用专利去吸引投资;有人则看到网络的便利,在网上创出一片天地。
科技创业型
清华保研生欲开大公司
几个今年刚本科毕业被保送到清华读研的年轻人,现在还有了另外一个身份:生意人。和开个小店、招两三个人的创业方式不同,他们要办个国际领先技术的大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他们的创业计划在刚刚结束的首届清华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中脱颖而出,并将在下半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知名的创业比赛“英特尔—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
结缘保送研究生
组成团队也许是个很有缘分的事。去年,王璐等几个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为共同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而结缘。保研的学生不用忙着找工作或者是准备考研出国,于是想要给自己找点事做的王璐想到了创业。
她偶然得知化工系一位老师获得了一项专利,发明了可降解的骨钉材料,这样骨折的人就不用二次手术取出金属骨钉,而且它的安全性、成本和适用广泛性都要比现在国外使用的同类产品好得多。于是她就招呼了几名一起被保送到经管学院研究生的同学,希望能自己成立公司,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这个公司除了总裁、首席科学家等职位外,其他重要的岗位就是由9位保研学生担当。
民主决定职务
有了公司就必须要分工,但是本来都是平级的同学,到底谁当什么职务,谁听谁的?这一敏感的问题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难题:办法很简单,开会民主决定。
9人开会,各自说出自己的擅长、优势和实习工作经历,大家共同决议分派职务。王璐虽然是个女孩,但是实践经验丰富,而且也是她联系的项目,所以就成为了团队中的常务总监,其他几名同学也都被分派负责市场、技术、管理等不同领域。
分工只是第一步,由于专业各异,很多同学其实都不了解他们要做的是个什么项目,于是大家开始集体恶补这方面的知识,一次次熬夜开会做创业的计划,什么都是从零开始。
参加比赛宣传项目
缺乏实战经验是所有大学生创业共同的问题,所以他们选择参加比赛,让评委一次次给自己“挑刺”,以进一步完善方案。同时,他们也把这当成是宣传自己公司的渠道,希望在比赛中可以得到很多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如今,他们已经得到天使基金的投资,另外的投资项目也正在洽谈中。
和开小店、小公司这样的普通创业不同,科技创业往往需要有很大金额的风险投资。而且,由于新科技往往市场知晓度还低,所以他们选择参加各种创业比赛来宣传自己。
拓展国际视野
此前,他们把公司的目标定位在国内市场,希望能在国内的创业板块上市。可一名发明家协会的老师表示,既然这样的产品比目前国际市场的产品都要好,为什么不能进军国际?
于是,在比赛结束后,他们有了更多要做的事:“我们以前确实保守了些,现在有了更多的信心,准备申请全球专利。”和普通的创业相比,他们进军国际的目标和步伐要快得多。
专家点评
学生技术创业优势明显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高建表示,目前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缺钱,而是学生创业缺乏工作经验和资历,“那些已经工作几年的创业者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创业方向,积累了社会资源,而且有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创业,缺的就是这种实战感,有的就只停留在创业计划书的纸上谈兵,所以会显得盲目而且缺乏理性判断。
但是,他认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也很明显,特别是这一类依靠学校研发资源,所经营的产品又有创新的技术。这一类的创业大学生,他们很多自己就是新技术的研发人员之一,对其产品本身非常了解,又大多有国际上领先的技术,这样高科技附加值的创业方式也有利于研发和产业更好的结合。
对话·王璐
记者:学生当常务总监,感觉有什么不同?
王璐:常务总监听起来很威风,但我好像并没有激动和兴奋。我们现在人手有限,手下也没什么人,常务总监就是什么碎活累活都要做。目前是这样的分工,今后随着公司壮大,吸引更多的人才,我们也会民主调动职务。
记者:和同学会不会有因为争执而翻脸的情况?
王璐:好在我们是小吵不断但从没有大的争执。所有关于工作中的不同意见,几乎都能在一场会议中解决并达成共识,不会带到讨论会之后。
记者:你认为你们这样的创业方式和开小店的创业有什么不同?
王璐:我没有自己开小店的创业经历,因此我并不清楚这种方式有什么优势和难处以及风险。起码,我认为技术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都有其可取之处,选择创业的人都是有梦想有勇气的人。
记者:你们将参加下半年在美国举行的全球总决赛,是不是还要做些准备?
王璐:其实关于英文陈述和材料我们都不需要太多的额外准备,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在曼谷举行的全球商业挑战赛上取得亚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公司继续推进。
记者:毕业以后呢,是不是都准备继续在公司做?
王璐:按照我们的计划,2011年我们的产品将正式问世。那年正好是我们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就将正式全职为公司工作。
最“牛”学生网商月入过万
淘宝客月收入过万
11万大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就业创业的机会。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电子商务赛事,吸引了来自北大、复旦、哈工大等2032所学校的112556名大学生参赛。在这场历时4个月的对抗中,不少大学生从零资金启动,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月收入上千、过万。
在本届大学生“明日网商”挑战赛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大三学生程万云被诸多参赛选手封为“牛人”。这位学习核潜艇声呐技术的大学生通过帮助淘宝卖家推广商品,从而获得卖家支付佣金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创业历程。参赛期间,他平均月收入可达7000元,最高的时候达到过13000元。
3年前,程万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经常喜欢泡网的他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网络赚钱。
他在网上看到了“淘宝客”这个新名词,还悉心研究了一个月,“做淘宝客最主要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链接,并吸引别人点进去,买东西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
最初程万云先是通过网上发帖子去帮卖家推销,他开始进入到各大论坛里发帖,比如如何鉴别真假货,如何选择卖家等,最后把真货卖家店铺链接放到文章后面,结果反响很好,第一个月就赚了4500元。为了学习网络营销,程万云花了1200元进入一个QQ群,向里面销售精英学习请教。
第二个月,程万云花了55元做了一个网站——“淘宝皇冠100强”,抓住消费者求好心理为商家赚取人气。没有任何经济学专业背景的程万云完全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独门推销秘籍,这也为他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从2008年9月份到现在,程万云拿到的佣金已突破5万元,帮助淘宝卖家完成了100万元销售额。
收益足够支付学费
王达其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承包了学子假期旅行社网上推广的业务,不到一个月,王达其网站访问量就超过了10000人次,个人获利超过1000元,两个月后,“现在的收益已经足够支付下学年的学费了”。
中山大学大二女生林少慧更是在11万参赛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大赛唯一的金奖。林少慧除了自己开网店,还带动学校一千多同学进行网络创业,她建立起一个大学附近饮食点搜索网,通过“帮老板网上挂美食信息”的方式,运用校园宣讲、扫楼、发传单、QQ群以及学校论坛等形式进行宣传,成功发动学校1632名学生加入自己的项目。
北京学生无缘30强
相比外地大学生积极通过网络寻找创业和就业机会,北京和上海的大学生在此次大赛中表现平平,甚至在全国最顶尖大学云集的北京,竟然没有一位大学生进入前30强,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认为,缺少有效的引导是京城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意愿不高的主因。
本次比赛中,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参与热情最高,参赛学生最多的并不是一些重点高校,反而是一些没有什么名气的普通院校,如福建闽江学院等。
专家点评
环境优势可能带来束缚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邓康明表示,此次大赛产生了超过100万的效益。并且,通过此次大赛,11万的大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了基本了解。
针对京沪高校学生表现平平的现象,专家分析,普通高校学生受所处地域、学校名气所限,对工作的机会很重视,积极地想尝试一切将来能有助于帮助他们在未来社会站住脚的机会。相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学生就业观念远没有当地电子商务水平来得开放,他们在找工作时,过多考虑是否体面的工作环境、固定的工作收入等,外企、公务员是他们努力的方向,而网络创业、就业在他们看来,有些降低身段。环境的优势反而成了北京大学生走入社会的束缚。
记者 张灵 周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