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就业率催生新产业 挂靠公司成救心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 15:16   中国新闻网

  “在高校为提高就业率绞尽脑汁时,一些专门提供挂靠服务的公司,发现了其中蕴涵的商机,随即应运而生。”今天,毕业生家长郭涵(化名)告诉记者,部分高校把挂靠公司当“救心丸”,损害的却是学生的利益和自己的声誉。

  高校考核:另类需求催生挂靠公司

  此前有媒体报道,高校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的项目多达十八项,尤其是招生计划、专业设置、高校评估、经费核拨等这些对于高校来说就是“命门”。

  “以就业率作为评价高校的模式,是一些高校无奈选择挂靠公司的根源之一。”郭涵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链。“家长和主管部门看中就业率,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部分高校在无法通过提高自身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会选择另一条道路,那就是通过挂靠公司,短期内把就业率提高上去。于是,一批挂靠公司在看到市场的需求后,躲在阴暗处开始成长起来。”

  挂靠公司:饮鸩止渴危害高校声誉

  郭涵告诉记者,现在的挂靠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少部分高校自己办的挂靠公司,另外一类是社会上的挂靠公司。前者一般是高校直接组建的,后者则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由社会上的公司‘客串’的。”

  某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孙洪(化名)告诉记者,对于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学校无奈下会使用一个绝招。“学校有专门挂靠的公司,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协议书。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解决。但是,该公司只提供就业协议书,并不提供工作。”

  温州某企业总经理胡建勇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就经常“客串”挂靠公司。“每年总是有很多亲朋好友的子女,到我这里签就业协议。他们并不会真正到我这里工作,只是为了给学校一个交代。其实,从我身边了解的情况,这样的现象还不是个案。”

  郭涵表示,这些高校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在短期内,危及学校命门的‘心脏病’症状得到了缓解,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却让学生和家长对这些高校失去了信任。对于社会各界真正关心的就业问题,这些经过伪装的数据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高校学生:选择挂靠是被学校所逼

  “挂靠公司其实在前几年就产生了,只是最近才得到关注。”已经毕业两年的刘挺(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签就业协议,他曾经被班主任警告拿不到毕业证书。“他当时跟我暗示了很多次,叫我赶紧去找个单位把就业协议签掉。可是,我实在不想立刻工作。我想准备一年,然后去考研。但是,班主任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他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这使我非常苦恼。他还暗示我,如果有熟人在杭州开公司,可以先去那边挂靠一下。其实,我也很理解他,因为学校将就业率跟他的奖金是挂钩的。”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高校对欠缴学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严禁采取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简单化的管理方式。

  应届毕业生程斐(化名)告诉记者,他就是通过家里的关系,找了一家单位签了就业协议。“我现在纯粹是先挂靠在那里,没有去上过一天班,整天都在忙碌于找工作。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这个方式签掉就业协议的。我真的想不明白,这样的就业协议对我们来说,究竟有多大的实质意义。我们每年那么高的就业率,去掉这部分水分后,又还能留下多少呢?”

  根据教育部门的通报,截至七月一日,全国已有四百十五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就业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八,同比基本持平。

  “就业率只是一个参考,在老百姓的心中,一个学校的好坏,自有一番判断。” 郭涵表示,对于高校来说,此前的“被就业事件”,应当作为所有高校工作者的一个警钟。“我们的高校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踏踏实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上,投入在教书育人上,投入在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上。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

  记者 柴燕菲 汪恩民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