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毛概冲刺班讲义第三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1:21   文都教育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记忆点拨

  本章同样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一课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每年都有一定的题量和分值,尤其在2008年出大题的概率大大增强。今年考生在复习这一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辨证关系?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为什么说“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如何认识统一战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为什么说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系统总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懂得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而且懂得了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及中国革命中的各种联系,掌握了战胜敌人、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武器。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二、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有比较大的概率出分析题)。

  (一)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法宝。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战争,是武装斗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1926年11月,斯大林在论述中国革命的前途时曾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毛泽东非常赞成这一观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二)毛泽东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著名论断。

  (三)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

  三、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有比较大的概率出分析题)。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的武装斗争,也不同于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武装起义。

  1、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是“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站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几乎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2、“在中国,只要一提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党同农民战争的密切关系即是党同农民的关系。”

  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在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所决定: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掠夺的主要对象,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2)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3)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一)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型、成熟过程。

  1、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和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2、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二)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可能性和必然性,或曰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阐释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依据即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2、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3、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论述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一)“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决议”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特殊地位。

  1、1927年9月,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的途中,在三湾进行了改编。规定班、排成立党小组,支部建在连上,营以上设立党委,连以上单位设立党代表,开始确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创立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2、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举行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决议”,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下,党和人民军队如何保持无产阶级特性的问题,如何将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里程碑。

  (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通过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体现出来的。这三大任务是: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人民军队三大任务的执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

  (三)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

  (四)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的原则的实现途径。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领导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在:

  1、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政治领导,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要为人民军队指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制定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要通过各种方式,使人民军队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是:(1)官兵一致;(2)军民一致;(3)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与军队政治工作原则相一致,还必须从方法上在人民军队内部实行三大民主,即(1)政治民主;(2)经济民主;(3)军事民主。以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执行。

  3、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组织领导,就是人民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命令,听从党的指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最直接体现。为保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组织领导,必须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五)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其基本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即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2、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1)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②敌人的强大;③人民军队的弱小;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2)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提出了一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主要是:①在战争的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要在战略防御中实行进攻战、战略持久战中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策略原则。②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形式,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③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适时实行战略转变。

  (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于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二)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统一战线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是随着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二)土地革命前中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三)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35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建立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而且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第二,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形式。第四,处于一种既有利又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二、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三、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四、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五、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派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为主要任务。

  三、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一)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者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主要有: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2、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3、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原则。

  2、必须充分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对同盟者的领导的两个基本条件:

  3、必须坚持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路线、方针、政策。

  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而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这三部分人)的策略方针。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特殊情况有大题即分析题)。

  (一)中共十六大、十七大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三)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

  1、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近代以来,各种非无产阶级政党也曾经走上中国历史的舞台提出过各种救国救民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他们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

  3、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4、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建设这项工程既有有利的条件,又有特殊的困难。

  有利条件是:(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2)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最彻底,中国共产党又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正如邓小平所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特殊的困难是:(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党成立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还不长,党成立后又忙于实际斗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落后与实践;(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着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特别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作为主要战略阵地以后,党的建设遇到了更为严重的困难;(3)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使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相当严重,并会侵入到中国共产党内;(4)共产国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不适当干预,也给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特殊困难。

  三、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

  1935年12月,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的关门主义错误。此后,党的队伍不断扩大。

  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做到:

  1、必须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学习,党员不仅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

  2、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制度,坚定了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党员时刻怀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

  3、整风运动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延安整风运动积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终于找到了整风运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形式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来实现思想上建党。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整风之先河。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而其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整风就是要克服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在整风中,全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集中时间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联系党的历史,反省问题,清理思想,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党内斗争中曾经存在过将党内的思想分歧都看成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都看成是路线斗争,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倾错误。毛泽东正确地吸取了这一惨痛教训,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强调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党内斗争,必须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二)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必须坚持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使党在坚持正确路线、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中锻炼自己的队伍,也是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之一。

  (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是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之一。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并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上,是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的体现。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集中就是集中正确的意见。集中,主要指全党路线、方针、政策及全党纪律、行动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党内纪律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使全党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权利又有义务,形成了党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

  (四)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经验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