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开始。
(1)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①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②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③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这种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 ①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主导地位;②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③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种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增长,是实现两个革命转变重要的历史条件。
(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
(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 物质基础、经济条件
(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2)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
2 政治保证
(1)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
(2)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
3 国际因素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出现勃兴的局面,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2) 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