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政治试卷解析(文科):辨析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 21:33   新浪考试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案】(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之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2分)

  (2)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3分)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要点解析】这是道判断题,所以首先要判断本题观点的正误,但是一道题的观点纯粹错误或者纯粹正确的机率非常小,往往是杂糅型的。本题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就是如此。他说出了自己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看法。他说没有理性,眼睛就是最坏的见证人。眼睛就代表感性认识,理性就是理性认识。说明他看到了只有感性认识也不行,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才可靠,如果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会被假象所迷惑和误导,就会歪曲事物本来的面目,所以是“最坏的见证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特点和长处,具有合理成分。但是他却忽略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感性认识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具体的直接的认识,只有认识了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犯哲学上的唯理论的错误,所以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有不合理的成分,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

  【相关知识点链接】(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有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

  【提示与点拨】部分考生可能也和这位哲学家一样只看到这句话的合理部分,而看不到欠缺的部分,那样是不完整的,会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3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答案】(1)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2分)

  (2)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3分)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货币价值尺度的知识点。

  【要点解析】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和价格波动反作用于供求关系的联系。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由于商品买卖者之间的竞争,商品的价格可以降到价值以下;当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由于商品购买者之间的竞争,价格可以涨到商品价值以上。价格又反作用于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价格高于其价值时,生产者获利增加,必然扩大生产增加了供给;当某种商品价格低于其价值时,生产者获利减少甚至亏损,于是减少生产减少了供给。价格波动对于需求也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价格下跌会引起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需求下降。所以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本题忽略这一点,所以不全面。

  【相关知识点链接】(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生产该商品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量和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量。价值规律要求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交换价值与价值一致。(2)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正是价格、竞争、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价值规律才得以贯彻和体现。

  【提示与点拨】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价值,还有商品供求关系,市场竞争,货币币值,政府政策,以及人的心理作用,部分考生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导致失分。

  33. 大国的控制能力是建立国际秩序的基础。

  【答案】(1)国际秩序有“旧”与“新”之分。国际旧秩序是在大国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其实质是维护大国的霸权地位。国际新秩序应当是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3分)

  (2)大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应当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但是不能凭借实力,对别国实行控制。否则势必导致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严重阻碍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国际政治新旧秩序。

  【要点解析】本题明显具有维护西方大利益的倾向,霸权主义色彩严重。国际秩序的正当与否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发展,合理的国际秩序能够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会阻碍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现实中的国际秩序是旧秩序,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造成的国际影响很坏,而这种国际旧秩序就是以西方大国为主导的,所以本题观点不合理。应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和平、稳定、公正和合理为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成立。大国应该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维护各国的国家利益,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关知识点链接】(1)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判断国际秩序的性质,主要看该秩序赖以形成的利益基础以及该秩序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旧秩序是指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特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其基本特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强权即公理”;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政治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总的来说,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提示与点拨】大国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具有建立新的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础,但是大国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当一个公正的角色。所以对大国的要进行辩证的分析,考生切记这一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