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考研政治预测:毛概锁定30个重点(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 18:00   万学海文

  十五、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侧重经济成分)、主要矛盾及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主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年,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1953—1956年,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和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两者不是相同比例的,其中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总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的历史条件

  (1)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

  (2)政治保证

  (3)国际因素

  十六、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表述:1953年12月,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对其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54年9月写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3.1953年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开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政治保证。

  第二,国营经济的力量已经相对强大,并在迅速发展,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第三,积累了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经验,也积累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经验。

  第四,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军事上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的政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活力,并给予中国建设事业以援助,促使中国迅速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