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届毕业生讲述跨校跨专业考研经历(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11:07   文都教育

  回去冲完澡,开始复习数学,我已习惯把数学安排在夜里,这个时候,思维最清晰,往往想的东西会达到白天达不到的境界。一般情况下,我会做到夜里两点钟。由于不打算报数学班,所以我自己做了大量的题。我考的是数学四,我的理科底子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这要感谢大一、大二时打下的基础,不然的话,数学复习肯定会排挤专业课的时间,那么跨专业就成为空想了。这里我对那些今天还准备跨专业考研的人说一句,数学和英语你一定要有一项强项,(除非你从大一、大二复习专业课)否则专业课的复习时间与公共课交织在一起,你会心力交瘁的。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经验,每个人或许有些不一样。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考研到底考的是什么,考生拼的又是什么?考研更多意义上是一个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拼智力、拼毅力、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晚上12:00寝室熄灯之后,我开始点蜡烛。在静静的烛光下,我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流泪!我是如此的了不起,我一定会成功!

  7月份辅导班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我感到时间从来没有这样短暂过。假日的缘分随辅导班的结束终于划上了句号。她必须回家看望家人,同时也需要休息和调养。只剩下我一人,但是这里的天气太热了,继续呆下去的可能性很小,不如回家看看,顺便补补身体。

  8月中旬回家的滋味可不好受,烈日炎炎,踏上归途,万分疲倦,但心情还是快乐的。在回家的路上,我蒙生好想有个家的想法,一个自己的家,不需要太大的地方的家。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致我在后来的研究生学习阶段一毕业就投入工作了,没有任何想继续深造的念头。家是一种比血还浓的亲情,一部就其一生的力量也无法改写的历史!

  第三阶段:9月份开学-11月份报名结束:应该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9月份开学了,学校恢复了往日的喧哗。大四了,大学生活在还未达到高潮,尾声就快到了,这学期不仅面临高强度的考研强化训练,而且还得面临就业的压力,这真是应届考研的尴尬境地。最保险的做法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这学期系里安排的课程不多,但是由于在大三的时候,荒于学习本系的课程,因此,这学期开课的时候,感觉很吃力,因此,做了最坏的打算,期末干脆申请缓考,反正系里也知道每年大四上的时候,有一大批人缓考,系里睁只眼,闭之眼。所以,系里的一些专业课基本上就干脆不听了。这样做后来我有点后悔,因为我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聆听这些非常专业的课程,客观地讲,我并不是不喜欢我的本身的专业,只是它的就业面太窄了,窄到毕业去向非常单一。

  但是,等我后来上了研究生之后,我才发现当时的目光确实很肤浅,这些知识、理论虽然不能完全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但是这些知识和理论所代表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研究问题的角度都是后来在研究生学习和工作之中经常碰到的,而缺乏这些训练,在很多时候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把这些补回来。

  很多时候,我们是过多的抱怨自己的专业怎么不好,怎么差,但是,从来就没有好好想过自己专业的还有什么厉害之处,就连自己专业里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好,精华的部分更别提了。其实,这对教育本身的一种伤害。专业似乎总是热门的好,学校总是名牌的好。但是,有时候真是你身边的就是你最好的。就算是真的不如意,学好这个,再学起别的来就容易多了。

  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网页上有一些导师的简介。我主要是想查一下我报的专业往年录取比例,还想搞到最近三年的真题以及导师的联系方式。机会来了,“十一”长假,我来到北京,住在亲戚家。其实我大二寒假的时候就来过北京,当时只是玩玩,今天我是为了求学而来。

  我拿着亲戚给我的地图,跑到社科院研究生院,院办公室外面的墙壁上贴满了与今年考研相关的信息和招生规模,只是没有导师的信息。但是,院宣传栏中有该院系的知名教授的简介,其中不少都是博导。我当初的感觉我选择是正确的,有这么好的师资队伍,环境又这么好,如果能考上这个学院,在这样一个学术和研究气氛浓厚的高等学府,我相信自己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后来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我在第一专业填写服从,没有填第二专业。但我不赞成你这样做,起码还有调剂的希望。

  我只看那些主攻方向和我所报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信息,其中,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他比起那些博导确实是年轻了些,但他的简历上表明这位老师在产业经济研究和企业理论领域具有相当的能量和较高的理论创新水平。另外一个我很感兴趣的原因,这位老师竟然是我的同乡,太好了,有点希望。

  我当时就有一个直觉,这位老乡很有可能就是我未来的导师,意识到这一点,我马上去研究生宿舍打听,结果神了。

  研究生公寓里面,我打听到同专业研一的宿舍,一听说我是想报他们专业,他们很高兴,告诉我很好考,不要当心,我问了专业课,他们说,当初他们考研的时候,也是那两本书,内容也没有超纲的。他们还提议,可以到本科生那儿弄到笔记。真是太好了!这些师兄们还仔细说出导师的姓名,但告戒说,导师是个做学问的人,不喜欢社会上那一套。

  他们问了我复习的进展,后来在临走的时候,他们说,英语最好多抓些紧,专业课基本上不会太吃亏,英语争取达到60分(实际国家规定的分数线是55分),这样在复试的时候机会会更大些,另外,进校后,所有的新生还要进行英语摸底考试,说完,他们举了他们班上一位胖哥,研究生入学摸底的时候英语考了90分,免修英语,害得这位胖哥天天玩游戏,现在是系里公认的高手。

  我晚上回到亲戚家,上网搜查导师的信息和近几年发表过的论文,其中有一篇我非常感兴趣,觉得可以在这方面问问导师,至少我对他这一领域的东西不会太陌生。我打听导师给本科生开的产业经济学课程的课程表,决定延长在京时间,争取一个见面的机会。

  10月10号,当我第二次出现在教室里面的时候,导师注意到了,导师就问:“你来听课的?”

  我就回答:“我是外地来的,我想报你的研究生,想听听你的课。”我随即请教他一个问题。

  其实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给导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要让他知道有这么一个学生想报他的研究生。目的达到了,手段可能有些狡猾,但我观察导师的脸色,他开始很严肃,搞的我很紧张。

  他听到我学的专业很诧异,说:“你为什么想换专业啊?”

  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我早有准备,我说对市场研究比较感兴趣,我在学校图书馆看了一些书,发现关于市场营销研究这个偏文科学科里面竟然有很多的模型和实证研究,非常有意思,我相信自己的理科基础还不错,自己对这一块知识也挺感兴趣的,并表示自己愿意尝试从市场研究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产业竞争和产业结构变迁。

  听完我的介绍之后,导师微微点了头,缓缓说到:“市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理论和方法研究上都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啊?”

  我知道在这些老师面前根本玩不得什么小花样,赶快交代:“我的口语和听力不怎么样,不过阅读还可以。”

  我估计导师听出了我的口音,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回去好好复习,不要想太多,竞争是公平的。”

  我离开的时候,心情平静极了,觉得后面的问题主要就是自己个人的问题,其中英语很关键。导师这边的事情总算有个着落。当天乘火车离开北京,临走的时候,我暗暗发誓,北京,我一定会重回的!

  回校后,很快就投入紧张的复习之中。11月份,考研报名考试了,由于我们是应届生,报名是班级统一管理的。到这个时候,什么人报什么学校才清楚,报本系的最多,还有两个是保研的,几乎平时学习前几名的都报本系,出现扎堆现象。跨专业的有两个报本校,一个是政治经济学,一个是计算机。

  其余的有报外校同专业的,也有的像我这样跨校跨专业。

  填好志愿,应该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第四阶段:11月份-12月份的上旬:冲刺

  12月下旬,离考研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冲刺的时间到来了。

  数学:做了三套,主要是训练解题速度和找题感。但是问题出现了,解题速度太慢,有些题,则根本无法下手,这样不行,我把原先复习时用的《考研数学历年真题解析》(拿出来,挑选近三年的真题重新做了一遍,因为我发现太早年份的题目太容易了,出题的方式很常规,但是最近三年的题目,我发现越来越回归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我赶紧找书本看了看。这个时候许多人可能早就把课本忘记了,陷入题海而不知方向。千万要不得,数学复习后来还是要回归到书本上。厚积而薄发。

  英语没有做模拟题,全部做历年真题,当时的成绩不怎么理想,就50、60分这样的水平。不过,我还是多做了一些阅读理解,真是的,我总结自己做英语试题的经验,那真是“得阅读理解者得天下”,每次要是阅读理解得分高,整个试卷的分数就会超过60分。

  政治,我买本刚刚上市的人大版时政,通读一遍,老师押的那些题,我也能猜的出来。后来,干脆自己拎出20个知识点,重点复习,恶补一顿。一阵恶补之后,发现在9月份之前看的政治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政治辅导班老师讲的东西已所剩无几了,现在剩下来的就是这20道题。真的,如果时间紧张,把政治复习安排在9月份之后,这完全是可行的。

  专业课,我没有弄到去年的试卷,但是前年的试卷弄到一份,挺满意的。由于我及早复习专业课,我估计在120分以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第五阶段:被压缩的三天:考试

  我从来也没有感到考试是那样的累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研是我们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场考试!

  第一天上午的政治答题,有两道大题是属于我自己压的20道题目之内的,最后交卷的时候,我把试卷写的满满的,比较放心地交上去。下午的英语做的晕晕乎乎。晚上,我去了教室,哪里看的进去,只看了真题的线代和概率部分。压力这么大,休息就是工作。9:00未到我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数学,题目难度不大,但感觉时间很紧张,来不及演算。真感谢在冲刺阶段训练的快速解题,我把所有的题目都做了,有一道高数题可能答案有点错,估计能得到一半分。最后一道概率题的概念被我猜中了。下午的专业课轻松搞定,我提前半个小时完成。

  后记:

  时间过得真快。

  考研成绩出来之后,总分379,我挺满意的。值得一提的,“大侠”没有考上上海的名牌,调剂到南方的一所大学去了,我的另外一位室友在考前一个星期放弃了,他找到一份工资不错的IT工作,我在考研辅导班认识的MM考上厦门大学的中文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