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节选2010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同步练习1600题(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 10:17   文都教育

  34.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35.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3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

  37.“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观点

  3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

  4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3.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

  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D。不可知论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4.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

  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D。实际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5.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6.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7.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8.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论证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它()

  A。首先坚持物质决定论的原则,认为这是科学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根本

  B。首先坚持能动论的原则,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的能动作用

  C。坚持意识的能动论,认为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了巨大的能动作用

  D。承认物质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由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也具有直接的意义

  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异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和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1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1.下列哪些说法展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

  B。失落黄金有分量,借过光阴无处寻(谚语)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打油诗)

  12.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了()

  A。这个人一直运动,不存在静止B。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

  1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14.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等计时,现代人们用24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A。是人的观念产物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

  15.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自觉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16.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

  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