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节选2010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同步练习1600题(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7日 10:17   文都教育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8.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批评“杀鸡取蛋”的荒唐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养鸡生蛋”的规律。然而,在领导工作中,类似的事却不少。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为追求所谓政绩,不顾现实可能,到处铺摊子、上项目,使财力不堪重负。有的地方不抓教育和科学,甚至把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钱挪用于其他项目。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不惜破坏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造成生态失衡,灾害频繁。企业实行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后,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顾工厂后劲,不抓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拼设备,拼消耗,搞掠夺性生产等等。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短期行为”。

  请回答:

  (1)“短期行为”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原理?

  (2)怎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领导工作中克服“短期行为”?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多年前,A村的农民为生计所迫而冒险探索,进行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20多年来,A村的粮食产量增长了20多倍,人均收入从改革前的20多元增长到2500元。A村人津津乐道,吃的是白面馍,住的是砖瓦房,认为改革已成功。10多年来,A村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传统的一稻一麦的方式,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集体收入更是寥寥无几。

  材料2

  B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80年代中期,B村适时调整该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使全村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了全国闻名的亿元村、明星村。90年代中期,B村又以发展产业化经营和优化经济结构为新一轮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A、B两村20多年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请你谈谈对这一哲学道理的理解。

  (2)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哲学道理的?

  (3)A、B两村20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什么哲学启示?

  11.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加了“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其用意是迷惑考生,其考点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答案】C

  【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3.【答案】C

  【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它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所以答案选C。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