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业错位 考研族对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说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9日 21:50   北京晚报

  上月初,《中国青年报》针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发表的“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报告进行了报道。文章所述,通过对全国20余所各类高校约两万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并综合了从2003年开始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四次调查数据所示,初次落实率(指全部毕业生中“已经签约”、“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读研”和“出国”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呈现倒“U”形趋势,从2003年的59.8%上升到2005年的 69.9%,再上升到2007年的71.1%,而2009年则下降到65.0%。与此同时,2009年各学历层次的初次落实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硕士,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其次是博士,下降了13.2个百分点;第三是专科,下降了5.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本科,下降了4.4个百分点。

  时隔一周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在200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大会上,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8月31日,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全员初次就业率为95.41%,其中研究生为93.98%,本科生为95.23%,高职(专科)为97.74%。已经报名考研、出国、自主创业、签三方协议、灵活就业等各种就业形式都被统计在就业率中。

  由于统计范围存有差别,特别是北京特殊的教育、就业背景,两组统计数据间差别较大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从中也不难看出一致的现象:通过对初次就业率、初次落实率的统计,研究生就业情况似乎并没有像其教育层次那样,高出本科生一个级别。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人数纪录。

  据万学教育集团教学总监吴本文介绍,今年的考研人群除了热情高涨外,还有一些新的变化。每年报名考研的队伍中,均由往届生和应届生两类人群组成,且所占比例相当。而今,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考研的比例已经更为突出,且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考研热情更高——去年的一项调查所示,“985高校”在读研究生中,有74.2%的人来自非“985高校”。另外一个显著变化还有,报考院校所在地更为集中,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武汉、广东六个省市高校的报考率逐年上升。记者采访中,有备考研究生的学生调侃道,“每年考研扩招的比例有多大,文凭贬值的速度就有多大,为了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迫使自己必须向名校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前进。”

  专家表示,虽然数据显示研究生在初次就业率上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优势,但是总体来看,更高水平的学历在就业竞争方面还是产生一定效果的。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增多的首要原因,依然是本科毕业生较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读研缓解就业压力。“包括我们从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湖南中南大学等全国各地知名高校了解到,这些学校的本科毕业生也在不断涌入考研队伍。”跟踪调研发现,特别对于那些硕士毕业院校好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而言,通过考研的“飞跃”,他们在硕士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会比本科时强很多。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少用人单位眼中依然是学历至上,明明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偏偏要招聘硕士生。“一些硕士生将自己的预期月薪自动降到了2000多元,往复的循环就造成了就业水平下移的现状。”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名誉会长韩光耀认为,本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感觉到显著的变化,倒是就业下移的现状成为了一种新的就业现象。“研究生做的工作是本科生的,本科生做专科生的工作,并以此下移。这个现象确实值得研究。”韩光耀表示,就业的错位实际上挤占了下一层的就业岗位。

  就业的错位是否与金融危机有关呢?相关人士表示,金融危机似乎对此并没有直接影响。“金融危机更多危及到那些外向型企业,即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招聘工作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全国来看,全国就业的主体仍然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

  “其实,没有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一直比较严峻。导致这一现状的关键不是别的,更多是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从教育角度讲,扩招有百分之百的道理,但从就业角度讲,又带来了百分之百的矛盾。韩光耀认为,高校扩招之后,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已经形成了一种居高不下,不可逆转的形势,表现出来的就业矛盾一年比一年严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