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要点】
(一)西汉的王国问题,是西汉王朝前期政治上的一个大问题,它关系着汉王朝的兴亡,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分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二)削弱王国势力
1、西汉初期诸侯王的状况。
A:分封异姓诸侯王:七个。只有长沙王得以保留。
B:分封同姓诸侯王:辖地39郡,中央只有15郡。中央任命丞相,王国自置御史大夫以下官吏,自征租赋,自铸货币,自行纪年。文帝即位,同姓王势力更大。
2、汉文帝、汉景帝削弱诸侯王的措施及结果
A:众建诸侯:贾谊《治安策》;
文帝16年(前164年),分齐为六,淮南为三。
B:削藩策:晁错;景帝3年(前154年)削藩。
C: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首,“诛晁错,清君侧”,周亚夫。
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继续损黜王国官制及职权,诸侯王不治民,中央集权巩固。
3、汉武帝的措施
A:推恩令:主父偃。
B:左官律与附益法:淮南王刘安、衡山王赐被告谋反,武帝颁此律。
C:酎金律:
结果:“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对中央威胁解除。统一集权国家得到巩固。
32. 论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答案要点】
(一)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主要围绕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究竟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问题展开的学术争论。论战的焦点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
(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
1、论战背景:
这场论战与共产国际内和中国共产党内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的争论紧密相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对于确定中国革命性质的主要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了分歧。
2、论战派别、论战内容及论战进程:
(1)陈独秀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经过1925~1927年的大革命,封建势力已“受了最后打击”,“变成残余势力之残余”,进而认为中国社会已经是资本主义占优势,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再去进行所谓社会主义革命,当前只能进行以“国民议会”为中心的合法运动。赞同陈独秀观点的一派人被称为"托陈取消派"或曰“托派”。
(2)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李立三撰写的《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一文,全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及对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批判了“托陈取消派”的观点。
(3)论战很快从共产党内扩展到社会,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改组派,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纷纷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他们有的提出“中国封建制度崩坏论”,把秦汉至清朝称之为“商业资本主义社会”,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压迫之下的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否认中国有封建阶级和封建制度;有的认为中国的问题全在于“五鬼(即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 闹中华”。尽管派别不同,但他们都认为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
(4)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思潮》杂志在1930年 4月出版的“中国经济研究专号”上登载了一组文章,着重从帝国主义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民族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农村土地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性质,认为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支配的地位,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后,《动力》杂志继续宣传托派观点,提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代替封建经济而支配中国经济生活的地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国家了”。对此,《新思潮》杂志、《读书杂志》、《布尔什维克》、《中国经济》等刊物又陆续发表一批文章,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看法。
33. 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答案要点】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士人思想活跃,儒墨法诸家在各国传播。
印度:后期吠陀时代婆罗门教思想正式形成。到列国时代又出现了佛教、耆那教等宗教与婆罗门教竞争。古印度的宗教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印度宗教思想成为这一时期印度思想特征。
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度过黑暗时代,开始光辉的城邦时代。这一时期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关注城邦以及政治发展,古希腊的政治理性思想得到发展;同时希腊城邦还出现了重视商业的思想,古希腊商业发达。
34. 日本自由民主权利运动
【答案要点】
发生背景:因为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太多的封建残余,富农、中小资产阶级、底层的广大群众、知识分子与自由职业者对此不满,再加上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于是,中小资产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压迫宪政、要人权、要自由主义的运动,即自由民权运动。
运动主体及要求: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农民、要求宪政、人权、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
代表人物与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板垣退助和片冈健吉、大隈重信等人。该运动分民权主义和立宪主义两派。
运动过程及影响:从创立“立志社”到全国性的民权组织“爱国社”成立,再到提出建议书,迫使天皇开国会和公布宪法。于是相继产生了自由、改进和帝政三个政党。板垣等人最后与政府妥协,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
帝国宪法与天皇制的确立:自由民权运动虽然失败,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走宪政道路。最后决定仿效德国,于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政体。
考试结束之后欢迎参与政治、英语、数学讨论,发表你的观点和感受,与网友对一对答案。今年试题难不难?新浪教育特约多位名师在论坛进行24小时答疑。送考试祝福,请点击进入许愿专区。自我感觉考得不好的,欢迎进来发泄一下。欢迎参与2010年考研成绩预测及复试线预测,并查看其他人的估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