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重奖考研无关因材施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 09:59   中国教育报

  考研,原本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如今已被糅进更多的学校意图。日前,湖北某高校为该校120多名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颁发奖学金50多万元。该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学校鼓励考研,是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培养学生的表现。

  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如果学生考研只是为了用硕士学位换取一个好工作,而不是对学术研究真正有兴趣,那么学校重奖考研学生,以物质鼓励他们,这其实是在误导学生。

  大学本科是锻炼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黄金阶段,但在学校的重金激励下,在“校园考研文化”的“熏陶”下,不少学生一入校就抱定考研的想法,学习目的十分功利,与考研相关的课程就学,与考研无关的课程则应付了事或根本不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够系统、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应该体现在学校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变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并为学生营造这样的环境,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

  目前,考研已成为很多学生为前途打拼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是学校重奖考研学生,忽视了那些打算就业创业学生的需求不说,还容易造成误导,让大家一味地追求文凭。究竟考研能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社会是最好的试金石,有没有能力,不能靠文凭说话,而是用事实说话,好的文凭,只是一张具有优先权的门票,仅此而已。

  至于该学校教务处负责人提出的“分类分层”的初衷,倒是在奖金的发放中体现了出来。据报道,该校考上“985工程”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获得了1万元的一等奖学金,而考上“211工程”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获得的是5000元的二等奖学金,考上其余学校研究生的学生每人2000元。

  不过,这种看似合理的分层奖励,并不一定就能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与其重奖考研学生,倒不如把这笔钱用来资助那些有创业意向,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学生;用来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实训的机会;以及用在改善学生创新环境、打造全新校园文化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一味重奖考研学生与因材施教完全不搭界。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