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设部直属)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铁道部直属)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以工为主,涵盖工、理、人文(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社会(法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更名大学。
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65亩,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雅宁静,校内建筑富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是学习与工作的理想环境。
学校“申硕”一次性成功,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城市规划与设计等10个硕士点;结构工程、世界史、环境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 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术服务平台、省高校社科重点培育基地、大学科技园、企业院士工作站各1个。学校现设有建筑学等55个本科专业,其中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历史学等2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368人,硕士研究生681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4人,其中专任教师90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19人,教授12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8%,博士学位教师在20%以上。现有硕士生导师145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1人。专任教师中,1人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批专家1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评估委员会委员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奖项6人;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333”、 “青蓝工程”、 “六大人才高峰” 等省级人才培养(资助)人选95人次;现有江苏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10余人担任全国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省级学术团体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多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的编委。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周锡元、沈世钊、陈肇元、叶可明在内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200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9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共有47项科技项目通过省厅级鉴定,其中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经费累计30361万元。
学校先后与英国、挪威、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芬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接受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自199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16批次由商务部举办的为亚、非、欧、美及大洋洲国家(或地区)培训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科技进步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积极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等三项改革,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控制度建设、研究生思想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不断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规范培养质量管理,努力确保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在江苏省组织的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中,我校2007届、2008届、2009届被抽论文全部合格以上,其中2008届、2009届被抽论文优良率达100%。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不少毕业生考取名校博士生和国家公务员,大部分毕业生活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
学校为鼓励更多的考生报考我校研究生,专门设立了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为激励在校研究生勤奋学习,学校设立了授奖面在30%以上的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并提供较高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和研究生业务费。此外,为经济困难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名城苏州海纳八方学子,天堂学府打造世纪才俊。我们热忱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来苏州科技学院学习深造,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