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现在后悔把她们送出国吗?
刁女士:不后悔,在身边也争吵过,在身边留十年,给我带来的都是争吵和烦恼,因为她有主见,不听我的。我有我的想法,她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这三个人当中不知道苦,干事业的人没有苦字,她们两个都是能想尽办法排解的人,到了她三十多岁,我想她们懂事的时候才懂得孝道,现在没有能力,不懂得孝这个词,我不后悔。
主持人:谈了半天,问马未都,你对孩子,作为母亲的关心,对他的教育都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马未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长大了成才,我想每个家长心目中的成才标准都不是特别复杂,但是上升到理论说起来就比较麻烦。我觉得,不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是指整个社会的,一茬一茬人在成长,每个人对社会来说,整体上讲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最基本的正确的认知,我们也不能老象评论员似的,说长篇大论,而是对正确的与否、好恶,都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第三个,社会对你的选择,就是自食其力,你能够利用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生存,至于生存的好坏,完全靠本事,再加上一点机遇。
对于孩子,所谓言传身教,无非是我天天在忙,你看得见我在忙,我有很多事情要做,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我觉得很辛苦,但是也很少对儿子说辛苦,我也很快乐。我很同意刁女士说的话,干事业没有什么苦可言,是你自找的,要不你可以不干。
对于亲情来说,需要一个时间,想得到孩子的回报,必须有一个长久的时间,在社会上遇到问题之后才能感受到这些,或者孩子长到一定的程度,遇到社会对他的伤害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来还是父母最好,但是简单的那种回报我并不喜欢,简单的孩子讨你一个好,我觉得没有多大的用处,他很容易讨你的好,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我做过一个实验,我儿子从小就对他做过一个实验,当他能够理解语言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中国人一般不这么表达,但是我为了做实验,我就跟他说,儿子我很爱你。
我儿子看着我,当他有语言能力的时候,他说我爱爸爸。我这个实验就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进行到儿子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开始有思索,开始对社会上所有的东西有认识的时候,我一个人的教育无法抵抗整个社会的,终于有一天,我对儿子说爸爸爱你,儿子说你别来这套了。我一定要把这个实验做下去,因为我是有目的的做,我说爸爸真的爱你,我儿子就已经开始不信任这个了。因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很含蓄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很含蓄的文化,你没法用这种很直白的文化来教育他,你教育他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的军团来抵抗,你整个社会的文化是这样一个文化,你一个人不可能突破。
那么这个实验就到此结束了,到今天为止,儿子再也没有跟我说我爱爸爸,不会说了,什么时候会说呢?我想我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他到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他可能重新说这句话,说爸爸我爱你。我是有意地实验的,一想起这个事,我就实验他一下。也许有性格使然,但是我想在座的这么多年轻的同学,你们是不是经常跟父母说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而没有其他目的呢?有时候可能是为了获得一个随身听之类的东西,说爸爸我很爱你,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有目的。我觉得真正的爱是没有目的的,是无私的,是发自内心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从很深的角度讲是一种本能,是源于体内的一种本能,多少有一种动物性质。说起来不好听,但是确实是这样。
尤其母亲的爱,我太太对儿子的感情,绝对我是做不到的。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说,虽然选择了我爱你这个方式,但是我觉得你选择得不是很恰当。你的意思是说,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远远不能敌于社会对孩子的教育的力量。
马未都: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是不是能和社会的教育相吻合,如果你教育的这一套跟社会上的教育发生碰撞,那么你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没有任何力量。
主持人:如果社会教育有问题的话,你就必须彻底放弃?
马未都:那就必须放弃,因为你没有能力跟社会的教育体系抵抗,这很难,我们只能做到暂时的胜利。比如说我们现在教育孩子,很容易做到,按照父母认为的社会价值观来认识社会,那么他小的时候,他没有能力的时候,他上女子学校的时候,他可能都听你的,但是他走向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非常复杂的时候,这个时期就不听你的了。他不是不听你的,他觉得你教育他的东西不灵,使不上。
所有的家长,包括道德水准很低下的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你要说实话,但是他就不说,因为说实话什么事都做不成。我儿子回来跟我说,学校规定了,不能把小孩带到学校里,结果班主任把小孩带到学校里,他跟教务主任说了这个事情了,马上老师就不高兴。这就带来了一种俄国,我认为作为个人的力量确实是微乎其微。
主持人:我不知道你的观点是不是正确,但是我觉得你的观点带有一点革命性。在座的各位同意这种观点吗?
刘星:基本不同意,因为社会的任何教育都是社会的单个细胞组成,如果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无奈的,对社会无奈的,而放弃的话,那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完成的教育,还有家庭的教育,你这个家庭的教育一定要完成好。
宫小东:咱俩离得近,过去又在一个单位,但是还是投离我远的马先生一票。很长时间要给他上这样一课,就是我刚才说的性知识课一样,叫英雄主义的一课。真遇到危险的事,这危险你来上,还是这危险你躲一边去,我必须跟我女儿要好好谈这句话,这就是价值观,实话、假话和人生之间,到底什么才叫真实。我说你宁可去死,你也要当英雄,这话我说不出来,这时候躲一边去就行了。英雄咱们崇敬,但是这个英雄咱别当行吗?这个话是一个实话。
主持人:你女儿有没有说过这个爸爸太两面派,作品是英雄主义的作品,但是教育孩子……
宫小东:这是理想主义社会,但是人的生活不可能时时都是理想的。
田歌,你要有姑娘的话,如果说这粪坑里掉进一个老头,你要用自己的生命把那七十岁的老头救上来,我说田歌,你也别吹牛。
主持人:我没有孩子,我当然不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必须要有英雄主义精神,作为人应该有最低的道德底线。
宫小东:最低的道德底线,他别做害英雄的坏人就不错了,就是别做坏人对面牺牲了的英雄,这个我不能让他做。
刘星:这个话题对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来讲,不好具体,但是起码也不能钻牛角尖,不要具象话,我总想,让孩子讲真话,这是最起码的,外面人讲什么话,你就讲什么话,我也没有告诉孩子,你要做英雄。但是我起码告诉你,不要说谎话,做一个正经的人,连这点勇气都没有,外面谎话连篇,真话都不说了,这个家长不能这么做。
马未都:我说的是不是不清楚啊,我说家长的教育部重要,不是说不需要。他的不重要是相对社会教育体系而言的,对社会教育体系来说,家长的教育是不重要的。很简单,刚才刘先生就讲了,比如说教科书的问题,你的家长教育说那是一个侵略国,我们这一套完全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你写的课本是按照他那个,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这个实例说你对社会的教育依然不能抗衡,你必须屈就,没有办法的。我这个概念说得很清楚的,不是说不需要,而是不重要。
主持人:刘星,重要吗?
刘星:重要,因为父亲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任老师如果选错了的话,这个孩子成才的可能性基本上很少。包括他的老师也是一样,你刚才举那个例子,我这个孩子如果认为中国是侵略者的话,那我的教育是失败的。
宫小东:我刚才说的是生和死,真和假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从她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忽然问我,那时候才刚刚学会说整个的话,她说爸爸,你怎么站着尿尿,我蹲着尿尿,你得告诉她真话啊,这真话后面还有一系列的真实和虚假。
主持人:你也是搞导演的,你也说一点我们能播出去的话。
马未都:这个要我解释的话,我就说爸爸小时候也是蹲着尿尿的,很容易就解释了。
宫小东:从小伴随着你,你告诉他,是时时处处说真话,还是有的时候不说真话,有的时候非说假话,这是整个一个社会道德体制非得回到家里来。
主持人:实际上家长的教育还是重要的?
宫小东:只能是参考分吧。他问你,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说真话,你是不是跟你的领导,跟你的同事永远没有撒过谎。
主持人:然后你告诉他在什么样的前提下……
宫小东:太复杂了,他问你你跟妈妈撒过谎吗?我要是他我跟妈妈从来没有撒过谎,这不是抽自己的嘴巴吗?但是你必须告诉他你说的是真话,你不能对他撒谎,我说我对你妈妈确实说过假话。
主持人:你这个还是身教啊。
我念一下浩浩给他爸爸苏先生的话,说真话,我一直很敬佩你,你是我最好的榜样,也是我一直佩服的人,你的坚强和永远不屈不挠的品质将永远刻我心里,激励我一切人生未来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
苏培喜:这可能是有抄我给他写的。
主持人:我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刚强,还有对待问题不屈不挠的态度对他有影响,你觉得这个孩子给你写回来的邮件是象他说的给你一点好话甜甜你呢,还是你觉得确实对他有影响?你觉得家庭的教育……
苏培喜:挺重要,最起码和社会的教育各占二分之一。
主持人:鲁老师觉得呢?
鲁敬彩: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影响家长觉得无奈,这一点很可以理解,比如现在小孩玩儿游艺机,家长的教育各方面可能还跟不上,但是我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觉得三个教育各自在发挥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比如说比较完整的家庭,比如这个家庭各方面的品质都比较好,这个孩子一般的成长都是比较好的。破碎的家庭,很多出麻烦的这些孩子,走到邪路上,很多都是破碎的家庭。这就是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爸爸妈妈天天打麻将,干别的,你要求你的孩子,你不用说话,在孩子的心目当中就会有一个想法,这一点我对儿子就有一点感觉,儿子是爱学习的,从我退休以后我非常拼搏,我儿子跟他们老师就说,我真感觉到我爸爸妈妈真不容易,我得好好努力。
主持人:我想刚才那个话题,现场可能有一些家长和同学你们有什么看法?
观众:我觉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还有学校的教育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因为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主要是从家庭,走到学校以后,第二次教育是学校的,走向了社会,因为在学校和家长当中又穿插一个社会教育,所以社会教育也非常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小孩写作文,写你的父亲母亲,我调查的人可能不太多,大家对自己的父亲母亲写得都比较少,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可能写出很多人,非常少的比例会写我的父亲母亲。但是在国外,大部分的小孩写的心目中的英雄都是父亲母亲。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后,在这个学校里才比较好。这个家庭不太幸福,对小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小孩的品格方面就会有一些欠缺,当然不是全部,是大部分。对于社会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记得我的小孩跟我说,这件事是老师说的,那件事是老师说的,把老师放在第一位。走向社会以后,这件事是朋友说的,那件事是朋友说的,所以我说这三种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一个,对小孩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观众: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在人生不同的阶段,社会和家庭起的作用,首先在比例上是不一样的,可能小的时候,家庭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但是进入学校以后,学校的影响就比较大,甚至会超过你的父母,到了社会以后,社会的比例又增大了。所以在不同的阶段,特别是学生慢慢远离父母以后,社会起的影响也就慢慢增加了。也许等到你七八十岁的时候,即使你父母在,你也不会听从父母太多的忠告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观众:刚才各位嘉宾说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区别的问题,我觉得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家庭本身就是融入社会当中的,这两个因素对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家庭,当然可能小的时候教育成分比较多,等成年了,在社会和学校里,受社会的影响比较深,但是这两者都是比较重要的。刚才嘉宾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台上的五位嘉宾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每个人都向往成才,父母希望孩子成才,其实孩子比父母还希望自己成才。
五位嘉宾决定了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或者是社会教育体系让他们觉得不满了,然后送到国外去,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
主持人:其他的原因刚才他们已经讲过了。
马未都:首先我们不能有误解,第一,我刚才说的社会教育体系是包括学校的,这是第一。第二是包括国外的。你整个的价值观,不只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全世界的价值观,文化各民族有所不同,有这种可能,但是对某件事的价值观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好恶的基本都是一样的。
刚才几位观众说的问题,你们都是受到社会的教育的,你们的父母绝对不会告诉你,什么事情说出来都这么圆滑,都重要,三个缺一不可,这话我也会说,我刚才说两格斗重要,东西有比较的,我们不能说没有比较,你刚才说都一样,那位先生说三个都很重要,这不是我们说话的标准,最重要是社会是整体的教育体系,刚才的女同学说指的是人有几个阶段,几个阶段确实很重要,我们刚才说的价值观是成人以后的价值观是不是重要,完整的对社会判断的时候,是不是社会对你的教育最重要,我们现在说的是这个问题。
刘星: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有子在外,自然要谈家长,要说社会教育的问题话,世界观已经形成的话,就请一些大学老师,中宣部部长之类的,那是他们的事情。当然因为有子在外说这个话题,自然会把家长的教育说得重要一点。
观众:我很统一这位先生说的社会教育很重要,但是我想转变一下话题,我认为在国内来讲的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是并不冲突,在座的这位女校长本身就是搞教育的,而且很多年,她的儿子就在她自己认为的,并不是非常成功,这是我的感觉。
我想,国内的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我从小学、中学教育走过来,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因为您是搞教育的,就您而言,您认为这种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就您自身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差异?最大的受益在哪里?我还想问马先生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一个希望,就是在他走之前,你对他的希望比较小,但是两年之后改变很大,我想听一下您的意见,您认为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对您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马未都:我觉得国内教育整个就比较呆板,更多的教会的是知识而不是学习的方法,国外更多的是教你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很简单的,学校所有的学生都自己选课程,他就填物理、数学、化学,全校就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样的课程,老师就问你,你这这辈子想干什么,这三门课全学了没有用。全校四百多人,只有他一个人选这三门课,一看就是中国来的。假如你想学生物,就把物理丢掉,你想学电脑,就把化学丢掉,这样更有效。他最早去的只是一些感受,比如说舍监对他怎么样。
他小时候学钢琴,也没有正经学,因为我从来不管他这种事情,是我太太逼着他学,我也觉得学钢琴有一个好处,就是人生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是这个钢琴,你弹得再好,老师说下一课你都得从头学。我们生下来第一个障碍是吃不饱,他没有这个障碍,我们就给他设一个障碍。他倒是一直在学,没有放弃,他在中学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出国以后,被迫填表,尽可能夸大自己的能力,中国人典型的这种,就是钢琴等等,学校一看,你不是会钢琴吗?他是9月份去英国的,11月20日,老师跟他说你在全校师生面前演奏,他是除了父母和老师面前从来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弹过琴,因为他特别懦弱,我才让他出去的,有一次在燕莎,他要买东西,我说你弹一个曲子我就给你买,他不要,我说你谈一个音节也可以,他说那我也不要了。老师说你必须得弹,打电话就跟我说,怎么办哪,没有活路了。我们也是很紧张,作为父母也比较紧张,我就鼓励他,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步,我说我小时候也懦弱呢,没辙了,被人哄上去了。
后来就去了,英国学校都很规矩,深色衣服,打领带,他去的时候领带都扎不直,他害怕,舍监给他扎得领带。弹成什么样不知道,只知道腿肚子都转到前面去了,踩踏板都踩不住了,他说他第一个感觉就是鼻子在打脸,在抽搐。
当时我在朋友家里,我说可能够呛,后来打电话来说弹得不错,成功了,老师、校长、舍监跟到宿舍,跟他说下一次什么时候弹。他整个的教育体系非常完备。后来好几个学校,四十多个学生里的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这在国内是完全不可能的。
主持人:这可能是家长过分溺爱的原因。
马未都:不是过分溺爱,咱们也不懂,你在学校跟老师说谈钢琴,老师说你先打扫卫生去。我们写英雄都写摸不着边的英雄,美国的小孩都写爸爸妈妈,为什么呢?那是教育体系起的作用,并不是教育体系起的作用。
鲁敬彩:我感觉到很欣慰,我为他们高兴,看出他们跟我们这一代不同,他们有思想。我自己做了多少年的教育,这位姑娘提的问题我统一,咱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有很多弊端和要改进的地方,当然有好多因素,比如说跟咱们家长的素质,跟咱们社会的发展,那个时代人的思想都有关系,因为毕竟教育跟生产力的发展来发展,所以教育要有改进的地方。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有弱点和毛病,但是他们确实比我们这一代强,我真的觉得我们年轻这一代比我们强,我们真是比较待办,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他们那么活跃和间接,和创造性的精神。
主持人:可他们也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
鲁敬彩:当然,我们有我们民族的特点,该发扬的我们要发扬,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不足,因为我们毕竟前一段时间是封闭的。国外有些教育也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不能对立起来。我们的孩子在国外,我们也不能丢掉我们民族的东西。刚才谁说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谈有子在外,并不等于国外一切都好。
刘星:插一点,其实很多孩子是得益于国内的教育,知识的全面、知识的扎实,刚才的刁女士我们在聊天的时候说,一个星期上四堂课,根本不是学习,是玩儿,刁女士让女儿到加拿大去。
我们把孩子放出去,各有各的原因,不是对我们教育制度的否定,也不是对家庭教育的史册,不是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有子在外,我们想说的问题还是民族性的问题,因为在外面,如果在北京上大学的话没有这个问题,去欧洲、去日本,那里有好多东西,我们刚才也聊到这个问题,比如说有的时候,在社会公德面前,显得某些长处的地方,所以对孩子的影响,比如说礼貌,会讲话,会处事,这还是长处的地方。
主持人:网上有些网民问,孩子在外面打工苦不苦,有没有安全上的压力,五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在上次节目都谈过,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就不谈了。我想问一下,你们作为父母,把孩子送出去以后,他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马未都:自立能力强了。
苏培喜:他的自立能力也强了,有很多事情不要通过跟我商量,就可以自己处理了。
鲁敬彩:我还没见着,有的同学回来,他们觉得很充实。
刘星:我觉得孩子的变化很大。第一个,他们开了眼界,一放假也不是完全的撒鸭子,到富士山、北海道滑雪,知识也全面增长,包括体能方面,同时最大的问题是,她认识问题好象更加全面了,当然也不完全归结于到外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也是不一样的。他可以讲英语,在他们面前讲汉语很好,他们去美国学习英语,眼界开阔了,知识也开阔了,心胸打开了许多,而且确确实实,日本待人非常客气,真的假的不知道,第一次回来我请他们好几个朋友去吃烤鸭,他们点了很多次头。当然现在面临的不是解决问题,认识问题比过去要大大好一些,而这种认识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站在我们的过渡,也加上了那些人的思考,立体一些。
宫小东:他回来更象孩子了,什么也不干了,觉得在国外自己干太累了,回来以后撒娇,这个就表明他长大了,开始为明天担忧。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把孩子送出去,是出于父母的爱心,但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失落的时候?家庭的完整性是不是没有了?
刘星:孩子总要走,刚才我也说了,因为我们出去得很早,我大概是十五六岁就走了,因为我们都走过,不存在走了失落了什么,因为孩子早晚要走,正是因为要他长大才放他走,如果不想让他长大就不让他走了。当然,思想也是一种幸福。
主持人:可是,家庭的完整性对你们是不是…
刘星:现在交通很发达,我倒觉得离非常近。
主持人:如果问他们对家里的感觉怎么样,他说我离开家里太早了,都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你们有没有这种失落呢?
刘星:他没有跟我说过这种问题,他已经觉得自己大了,该走了,他已经有思想准备了,包括你们,上了高中就已经要走了,不是北京就是上海、天津,他是有思想准备的。
鲁敬彩:过去的观点,是父母在不远游,我觉得现在孩子们走出去是为了他们的理想、目标,所以我觉得这是观念的问题。如果说能有一个新的观念,我女儿觉得我比较现代,我觉得要有一个新的观念。象我的孩子,他姥姥、姥爷就不行,我觉得这是观念的问题。
主持人:这个话题有补充吗?
马未都:有失必有得。
主持人:如果今天让你们给你们的孩子送一本书,你们会选什么书?
刘星:这个问题问到马未都先生的问题上面去了。我在选书的时候有很多思考,选鲁迅觉得很沉重,选红楼梦觉得对他看得不太好,不是说封建的意思,选我们很多作家的书,觉得很多东西象垃圾似的,所以说,我给他买的书是倘使、宋词,带着连环画的。
宫小东:我真没送过书,但是买过书。
我曾经次确实想送过伏雷家书,为什么没送,看完以后我觉得更不行了,我比伏雷差得更远了,没敢送。还是想过两年以后,在我老的时候,快不行的时候,把伏雷家书送给他。
鲁敬彩:我想送画册和国内的画片。比如说国内的风景画,和国内很多名胜古迹的画,让他知道他是中国人。
苏培喜:他要让他记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你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马未都:唐诗宋词送完了,送本字典吧。中国的汉字非常复杂,长时间不用就会有大量的白字,我觉得字典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从每个家长送的书里面我们能感觉到你们作为家长的用心良苦。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录像。
主持人:我们要奖励这位母亲,送给她LG的洗衣机一台。但是我觉得记者在提问当中也有一点灌输性。
宫小东:引导性,导向性太强。
主持人:这样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节目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没有做过母亲,不是最有发言权,但是我有思考的权力,我想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最伟大的,但是你要想孩子成才的话,可能不是等他们成年以后送出去,而是应该从小开始。如果我们孩子的成长都要送到别的国度,那难道不是我们的悲哀吗?好,各位观众,下周再见。
相关链接:
《荧屏连着我和你》之《有子在外》聊天实录(一)
《荧屏连着我和你》之《有子在外》聊天实录(二)
《荧屏连着我和你》之《有子在外》聊天实录(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