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超越校园》--中国年轻人的个人发展指南 > 正文

人文科学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2/08/28 15:05  新浪教育

  雷特•维特尔身上代表的是一种精致生活的文化;在我身上,他看到另外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来源于我的教育。作为雷特的“概念导师”,我的职责是向他解释各种思想理念和概念,促进他发挥领导作用,改进员工的工作环境。我认为自己的工作还应该帮助客户拓展文化视野,尽可能营造出一种促进文化素质发展的工作环境。

  雷特曾经在欧洲最好的酒店管理学校,洛桑酒店学院学习,但他没有接受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评述和创作来训练思维能力,一千多年以来,这种文化教育一直为大学所保留,年轻人通过人文教育掌握各种理念和思维方法,并受用终身。因为几乎世界上所有大学都进行人文教育,所以无数来自不同国籍、宗教和语言背景的人得以分享相同的文化。

  作为顾问,我把人文教育知识运用到职业当中。但我意识到自己未知的领域非常广阔,就像中世纪神学家只会计算在针尖上跳舞的天使数目,我的知识太抽象了。打个比方说,我当初为什么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而不学汉语和西班牙语?为什么连客户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我都回答不上来,比如:“如何能够激发一个人?”我对自己的教育感到忧心忡忡,甚至开始怀疑人文教育是否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过时。于是,我决定对文化的教育历史进行一番研究。

  我首先注意到,在人类发展的几千年中,文化作为“人文科学”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仅在一个世纪以前,人文教育包括像希腊语、拉丁语和修辞学的科目,而经济学压根儿还没有进入人文科学神圣的殿堂。尽管文化的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两千多年以来,人文科学一直是高等教育最崇高的目标,只有中世纪的神学和近两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地位能与之媲美。

  中国的儒家理念认为,“君子”代表着文化修养。一个人不仅要审时度物,更要遵守道德伦理方才能够成为君子。孔子认为道德和文化相辅相成,这种观念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都不断得到体现。尤其在宗教教育中,文化与道德、神学并重,但这种文化教育的危险在于它过于程式和教条化:一旦各种准则和法规被看作是永恒真理,年轻人只能被动地学习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以这种方式教育年轻人最终只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而文化则成为传统和教条的代名词。

  古希腊创造了一种不同的文化教育方式。在他们看来,文化不是一套知识体系或法规,相反,它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讨论的未决问题,是辩论的对象。在古代雅典,艺术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公开竞争,希望建立和传播他们对于美、真理和正义的观念。对文化采取竞争态度是民主社会的典型特征,希腊开创了这样的文化教育方式。在民主社会中培养文化素质是教育年轻人如何提问,而不是教他们学习正确的答案;教育他们创新,而不是死守陈规。这种理念一直激发和推动着西方人文教育的发展。当我再回过头来审视我自己接受的教育,我看到其中既有创新的成分,也有教条的成分。在加州圣克鲁兹大学念本科的时候,我需要读书、写论文,但是我们没有正确答案。我从来不用读某一本教科书或是背老师的讲稿。实际上,学校老师根本不给作业分等级评分:我的教授只在作业上批注“通过”或“不及格”,然后根据我的努力和新意写下一段评语。

  我是在法国见识到高等教育中的教条方法。教授们威风凛凛地走进大讲堂,站在橡树板的讲坛上,台下几百名学生逐行排开。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的前身)有一千年的历史,因此教授们自信地认为他们传授的知识不容置疑。台上,教授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照本宣科,手中的讲稿还是三十年前他们当助教时写的内容;台下,学生们没有听课——他们拿着从以前学生那里买来的笔记复印件,对比老师念的内容,记下不同的地方,有了这样一套完美的笔记作参考,他们的考试就不愁了。

  在索邦的第一年末,我所有的考试都不及格。我去见教授,问他们我哪里做得不对,其中一位教授把我拉到一旁:“我知道你是美国人,所以让我告诉你为什么你考试不及格。我们这里不用美国的教学方法。看看你的论文:你说你不同意笛卡尔的观点。小伙子,我们根本不关心你是否同意笛卡尔;我们只想知道你是不是明白他的观点,你是不是记住了教授指出的重点地方。”然后,这位教授笑了,一脸慈爱:“不要告诉任何人我这么直白地向你解释。我这么做只是因为我妻子也是美国人,我想帮助你。”从教授的办公室走出来,我充满了愤怒。这根本就不是大学教育!这简直就是死记硬背嘛!可话说回来,我还是得通过考试。所以,暑假里我和其他学生一样背那些复印的笔记,补考的结果非常优秀。

  第二年,我决定只去听我感兴趣的课程。等我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我已经非常清楚这其中的游戏规则。我和我的博士导师一共只见过两次,一次是告诉他我要写的论文题目,再就是第二年答辩。当我面对教授,回答那些例行公事般的问题时,我甚至怀疑导师根本就没有读我的论文;不过我拿到了优等博士学位,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所著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我接受的教育按理说是人文科学教育,但我觉得多年的教育并没有让我真正学到知识。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和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超越校园》--中国年轻人的个人发展指南 专题
 相关链接
中国的竹笋一代(2002/08/28/ 14:44)
活力(2002/08/27/ 15:57)
平衡(2002/08/27/ 15:56)
健康就是美(2002/08/27/ 15:54)
中国的健康传统(2002/08/27/ 15:50)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许美静] 城里的月光
[许绍洋] 幸福的瞬间
[范玮琪] 爱情白皮书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最新出国留学咨讯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经济管理大专班
:雅思备考培训中心
:服装艺术学院招生
:天津大学MBA招生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