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学费昂贵 “天价课堂”谁来买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11/15 10:18 中国青年报 | |||||||||
据《楚天都市报》11月9日报道,11月8日,武汉一所高校的EMBA班正式开班,这个班一年半时间内只上72天课,却要交18万元的高昂学费,平均一天课要花2500元。据悉,与目前热门的MBA不同的是,EMBA培养的是“老总”级的企业家。EMBA自今年推出以来,便以高投入、高费用备受瞩目,一些名校的EMBA学费甚至达到25万元以上。高昂的学费并没有阻止“老总”们的学习热情,在报名者与录取者之间,学校还有着不小的筛选余地。
从卖方——学校的角度说,投入EMBA这样的教育项目是要赚钱的,投入高,收费就高,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买方——企业“老总”们的角度说,他们觉得学这个班物有所值,他就学了,别人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可不论站在什么角度,只要联系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其中内涵远非平等的经济交易那般简单。就“天价课堂”这件事来说,我觉得起码有三个疑问值得人们思考。 第一,谁是“天价课堂”的真正买主? 从报道中透露的学员结构看,来自国有企业的正副“老总”占到了七成以上。这明确无误地告诉读者,“天价课堂”的主要买单者是国家。国家买单的教育投资,事实上成了国企老总“花公家的钱,给自己投资”。本来,当今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时期,适应形势抓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掌握着公款支配权的老总们来说,如果仅仅是因为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那么这种“天价课堂”的出笼,其中就很难说没有虚泛的泡沫。 第二,谁来对教学质量把关? 有人戏言,当今最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就是办教育,尤其是那些品牌价值较高的学府开办的、针对企业老总或政府官员的短期教育,更是如此。之所以旱涝保收,是因为这样的教育在收费标准、课程教法、目标质量等各方面几乎都是自定,没有可供量化的标准,没有行业规范,没人考核把关。“天价课堂”虽然号称“有30%的课程是直接从国外请著名专家来授课,国内教师大多是博导级专家”,但教师的学术地位、能力水平与课程是否适用,学员的学习效果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以授课者级别来标定课堂的价值,显然有“唬人”之嫌。 第三,跻身“天价课堂”的学员们,是不是都能听懂教授上的课?听不懂怎么办,是否可以退款退学? 学员的基础参差不齐,学到结业时还一知半解者并非绝无仅有。如果像其他培训一样,混到了日子一概“人手一张结业证”,那“天价课堂”的全部意义不就只剩下“天价”了吗? 不能说“天价课堂”的出现全是因为国家买单,但假如求学者多数为个人,或对公款求学做出相应的改革,比如规定必须由个人负担一定比例的学费等,我相信“天价课堂”肯定会萎缩。(马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