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库--关于与孩子的沟通(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2/26 18:12 新浪教育 | |
如何看待孩子给同学送礼? 问题的来由: 孩子的话:“给好朋友送礼有什么不好,你们可真小气。逢年过节你们大人之间也不是相互送礼吗?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我为什么就不能送?更何况人家上次在我过生 专家的话:“孩子给同学、好朋友送礼自有他们的理由,但盲目攀比,一位追求送高档东西,把礼物价值的高低与友谊的深浅对等起来,就值得家长加以重视给予正确引导。” 家长的话:“孩子给同学、朋友送礼,‘榔头’可不小,而且这似乎成了风气,让他送也不是,不让他送也不是。” 问题的解答: * 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情况的同时,边分析,边引导,避免盲目攀比,克服虚荣。 *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友谊观。 阿康一进家门就对妈妈讲:“妈妈,周末我的好朋友阿强过生日,请你给我200元钱好吗?”“怎么,你又要给同学送礼了?!”妈妈问道,“200元?你的口气倒不小,谁给你那么多钱。”阿康一看妈妈板起了脸不高兴,他也变得很不开心,并且嚷起来:“给好朋友送礼有什么不好,你们可真小气。逢年过节你们大人之间也不是相互送礼吗?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我为什么就不能送?更何况人家上次在我过生日时还送我一只皮夹呢,也值100多块钱。” 此时阿康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阿康从幼儿园开始,似乎就特别注重“友情”,凡是生日、新年等节日同学赠他礼物,他一概要回赠,而且也会主动赠送。起初是一、两元钱的贺卡、小礼品,现在发展到少则十几元,多则上百元的礼物,这对工薪阶层的父母来说,自然有点“吃勿消”,何况一个学期要送好几次。 其实,阿康给同学送礼这种现象在同学之间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思维单一、思想单纯、模仿性强、看待和思考问题比较简单,对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比较珍视,但又比较敏感、脆弱。在他们心目中,送礼物价值的高低似乎是友谊是否深厚的一种体现,其中盲目的攀比和效仿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孩子送礼的动机和行为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如果自己的孩子要耍派头给同学送“高档”的礼物,千万不要盲目的批评、指责或一口回绝。首先要问清楚为什么要给同学送礼物,送给谁,自己有没有收过别人的礼物等。一般说来,小孩送礼物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家长开始没有引导好,以后再加以管教就比较艰难,加上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孩子往往会产生送与不送的两难境地。在送同学礼物方面,孩子可能会“舍弃”亲情用礼物去“换收”友情,若家长断然回绝,自然会刺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另外,若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和行为示范,亲朋好友以及同事之间各种礼节性或“功利性”的送礼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时孩子送礼和家长的“放纵”与“榜样”是分不开的。当然,在问清了孩子为什么送礼和送给谁以外,接下来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该不该送以及要送什么礼物。虽然有些时候,孩子提出来送比较贵重的礼物,但对方并没有暗示,或也不需要这样去做,完全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那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送或送礼节性的一张贺卡代表心意即可。若孩子要送的对象的确是关系非常要好和“友谊深厚”的好朋友,并且曾经收到过对方的礼物,同时对方又要求参加他的生日聚会等,适当地卖一件代表心意的礼物完全可以。这件礼物的选择只要有意义与代表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很昂贵。在一般的礼品商店,几元钱、十几元钱的小礼物稍加包装,并根据对方的爱好加以选择进行赠送,效果也会一样。在送礼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友谊和交往观,不要让孩子片面地将礼物价值的高低同代表同学之间关系的优劣挂起钩来,要让孩子知道“礼轻情意重”的道理。 当然,有些时候孩子比较固执,一定要送,家长似乎拿他(她)没有办法。此时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即暂时对其要求不作理会和评说,等过一、两天其冷静下来时,再和孩子进行“协商”或引导,此事家长要避免批评、命令和强迫的口气,否则小孩就难以接受你的引导和想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为以后的教育设下障碍。我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小小的年龄,别的没有学会,送礼倒一套套都懂。在正确引导孩子送礼物给同学、朋友的同时,作为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各方面变化,注意沟通,对于以下几方面,要特别加以重视。 1、教育孩子养成勤俭的习惯,要指导他合理使用“零花钱”、“压岁钱”,不要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此时,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引导十分重要。 2、若孩子单纯是为了攀比、竞争而送礼,甚至是为了向异性同学“表白心意”而执意要送,家长应冷静分析,及时疏导。 3、培养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尽可能建立学习型家庭,多引导孩子看一些品味高的文化书籍,以提高他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4、不要“小看”孩子不懂事,大人之间的工作往来和事务性的交谈尽量避开孩子,以免误导孩子。 总之,对于孩子的送礼现象,家长应在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情况的同时,边分析,边引导,避免盲目攀比,克服虚荣心,培养正确、健康的友谊观,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做好参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