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库--给你一面镜子(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1/10 14:00 新浪教育 | |
拔尖学生家庭教育启示录 一批教育工作者对曹杨二中12位优秀学生的成长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家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12位青年学生有的是校学生会、团委干部,有的是班主席,有的是市三好学生。 这12位学生的父母有着不同的社会职业,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有干部,有知识分子,有军人,也有普通职工。但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家长不仅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而且有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得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他们的家长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凡是有成就、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物,都有较为优秀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父母和长辈。这12名学生同样如此。他们的家长经常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展现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预备党员田颖枝深情地写道:“上小学前和小学的每次寒暑假日,我都与祖父母一块儿住,爷爷是一位老会计,又是名老党员。多少次深夜,当我一觉醒来,竟发现爷爷还伏在桌上算着、记着。后来才知道,爷爷常把年轻会计由于业务生疏而来不及完成的活儿带回来代为处理,或是把弄错的急件带家来连夜勘误,甚至还有公司别的部门里搞不清的帐目,爷爷也答应帮着核对。——于是,我心想:共产党员是这样勤勤恳恳热心助人的!”其他学生也有过大体相同的经历和体验。 2、他们的家长能够言传身教,为孩子作出表率,并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家庭教育如学校教育一样,家长的人格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是普通劳动者家庭能够培育出杰出人才和品德高尚人物的根本原因。这12名学生的家长在他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副班长刘晨波(交大保送生)回忆道:“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妈妈更重身教,他们以实际行动教我怎样做人,要诚实,不说谎,以一颗诚心直面人生。这些足以让我终身受用了。”高二学生、校团委委员林森是这样描述他的长辈的: 上小学之前,我是与外公外婆生活的。外婆是位慈祥忠厚但又是非分明的长者,她为人勤恳、诚实,富有同情心,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后来上小学了,我跟父母一起生活,并与爷爷奶奶接触多了。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当时每年年终单位总要发一些年货,而爷爷奶奶每次拿回来的总是最差的。我问爷爷:“你是局长,为什么每次拿的都是人家挑剩的?爷爷笑着说:“作为一名党员,做到先人后己,这是最起码的。”从这时起,“党员”这个词在我心中便有了一种神圣的地位。 3、他们教育孩子看好书,和子女互勉,共同进步。 这12名学生的家长另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关心孩子政治思想情况,作为孩子政治进步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并注意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精神食粮。 班团支部书记、预备党员顾春华说:“父母的教育虽然不像学校里那样‘理想化’,但是他们一直鼓励我说:‘人的发展是要靠先进组织的引导和帮助,因为它会不断用正确的思想来教育你、影响你,就好象给你注入抗生素一样,让你抵御社会上不良的影响,保持思想的纯洁,前进的斗志’”。他母亲还常把《支部生活》中的一些好文章和优秀人物事迹带回来让他读。有一次他读到了吴琼花申请入党的故事,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教育,端正了入党动机,坚定了入党的信念,决心用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林森进了初中,开学第一天父母送给他的第一件礼物是本鲜红的团章,妈妈说:“你要争取思想、学习双丰收!”告别家乡来到上海,临出发前,爷爷送给他一本书——《毛泽东选集》,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森森,你要有更高的要求啊!”他就是怀着对爷爷这句话的理解,来上海念高中的。他来到上海后,父母还打来长途电话对他说:“要靠近组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他通过阅读毛泽东著作,参加青年马列主义学校学习,在心中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还有的家长和孩子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如学生会主席李骊在学校是党章学习小组成员,他爸爸是单位党的积极分子,于是在他们父女之间谈话就多了,一个更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党的知识,如何积极争取入党,一起学习、讨论,还达成了一项协议:加油干,比一比谁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宿愿。 4、他们都有幸来自民主型家庭,家庭教育方法得当 家庭氛围,家庭人际关系决定孩子的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又决定性格,性格又影响人生。家庭人际关系是人生链条的开端。这12名学生没有陷于溺爱和专制的厄运,而是生长在民主型的家庭,这是他们成为优秀者的先天条件。团支部书记杨海宁是这样描绘他的家庭的:“我的家庭是个正统却又民主的家庭。说它正统,因为父亲是军医,身上有军人雷厉风行与严格要求的特征;母亲是医生,对我的要求同样严格。说它民主,是因为家庭范围中我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决定兴趣发展方向。或许正是这一松一紧,让我拥有一个开朗、向上、进取的性格。” 在民主型的家庭里,家长的教育方法完全摒弃了“唠叨”的常见病,而是因利势导,循循善诱,把孩子引向正确的人生之路。林森说:父母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都十分关心。他们并不把我当成无知的小毛孩(尽管我确实很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而是在了解我的思想情况下,引导我自己去分辩。他们对待我的过错,总是明确指出,但不乱骂一通,而是引导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他们对待我的成绩,总是加以肯定,——即使成绩微小。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鼓励。父母这种教育方法培养了我的主见,对我以后正确认识、分辨问题有很大帮助。 5、他们的家庭教育的共同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责任心的锻炼。 在这12名学生的家里,没有重养轻教的倾向,也没有重智轻德的错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把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放在首位。 校团委委员、预备党员官文蕙的家长是通过艰苦生活的锻炼,培养了孩子的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和强烈的责任感,事迹感人至深。1989年,独居松江的祖母因中风而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住进了仅有15平方米的官文蕙家。官文蕙爸爸工作一向很忙,从没有正常的回家时间,此时她妈妈的工作单位又搬迁到奉贤,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7点回家,父母就把照顾奶奶的担子交给了年仅12岁的小文蕙。每天中午她都要赶回家给奶奶喂饭,擦身,洗涤沾满大小便的尿布。为了能洗干净,常常是用沸水泡,那股味儿总是让她把刚吃下的中饭吐个精光。怎么办呢?灵机一动,她决定先给奶奶擦洗完毕,然后自己再吃午饭,这样果然不会再把午饭吐光了。夏天,她还得和爸爸一块给奶奶洗澡。近二千个日日夜夜,她为父母分担了家庭的重担,可从来没有叫过苦,因为,每当她用一点零用钱买回奶奶爱吃的牛肉干时,从父母的微笑中,从奶奶的混浊的眼泪中,她得到的是无比的欣慰。官文蕙回忆这段人生经历后,发表感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或许比我的同龄人更幸福些,我似乎更早地体会到了‘责任’二字。” 以上是这12名学生给我们描绘的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的情况。这12名学生是优秀的,那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家长是优秀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所以说,家庭教育的实质和中心内容应是家长的自我教育,是家长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赵国章贾锡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