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上海教育》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教育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6 17:59  上海教育

  文/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局长 姚仲明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和政府、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对我们的深切希望,也是教育工作者自身责任心的体现和永远的理想追求,但是如何把追求变为现实,却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重大时代命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性迥异的心灵,肩负着培养接班人的意识形态使命,也承载着千万个家庭通过教育实现让子女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名片。更重要的是,教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教育公益性和功利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现象和本质认识不清,就会带来观念和实践上的偏差。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传统得到强化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下科学的教育观念:

  第一,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要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凡是和人有关的一切知识都与教育有关”,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把工作重点转向学生,重视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从而改变只重知识传授,只重表面文章,忽视学生能力和心灵需要的倾向。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素质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高素质公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看待教育发展,重经济、轻社会,重硬件、轻软件,重眼前、轻长远等弊端才有希望彻底消除。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教育管理部门要着眼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借鉴市场机制的有效做法,承担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职责,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指导学校内涵发展,逐步形成全面发展教育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提高教育的均衡化水平。同时办开放的大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促进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教育资源和投入增加的情况下,既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断优化办学设施和环境,该花的钱决不吝惜;又要珍惜人、财、物的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学会经营教育,合理使用资源,实现结构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第三,统筹兼顾,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政府的管理、决策、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要切实转变职能,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终身学习时代的挑战,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防止长官意志和人为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的连续性,防止市场机制的过度使用损害教育公平,防止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产生短期行为,摆正政府的位置,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公共行政和公共财政制度,提高宏观治理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把科学发展观转变为教育发展的成效,根本环节是实践。要通过我们创造性的工作实践,实现理念层面与操作层面的统一。

  首先,要全面把握教育发展的要素。教育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与物质和精神环境,与可以利用的资源密切相关,要使教育发展建立在对要素的科学把握上,科学编制和落实发展规划,缩小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为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的机制保证。

  其次,要理性认识教育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从区域的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攀比和追风,利用空间优势,克服制约因素,走特色发展道路。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找准改革的突破口,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深化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体制保证。

  再次,要始终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科学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并且形成制度,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既要集中精力解决阶段性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始终把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追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以学生为本上把眼前的成绩与长远的利益统一起来。

  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坚持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