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习以为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16 18:01 上海教育 | |
文/程介明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同时,掀起了全球的信息技术教育热潮,特别在2002年全球.com热的时候,教育也出现了院校联盟的热潮。热潮来得快也去得快。今天,在这些热潮尘埃落定的时候,也许是时候看一看,信息技术教育到底应该是怎么一回事。 在许多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最普遍的毛病,是把科技的分量看得很重,而把教育看得很轻。最容易出现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机器硬件的投资方面,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人。在教学上,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信息技术学习理解成为“科技的学习”(Learning about technology),而不是“用科技学习”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而主事者,有不少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却不是学习方面的专家。在许多国家,主持信息技术学习的,已经往往是“学习科技”(Learning Technology)方面的专家了。 信息技术发展了这些年,这个问题更明显了。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科技,一方面越来越先进复杂,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容易使用。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在生活中无孔不入,但是“高科技”的概念,却越来越淡出。若干年前,我访问新加坡教育部负责信息技术教育的同事,他说:“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要人们忘记科技。”的确,科技发达的最高境界,就是科技的使用已经深入生活,就是人们已经将科技广泛使用而对此习以为常和浑然不觉;也就是人们已经不再把它当作高深莫测的神秘“高科技”,或者说就是把科技忘记了。因此,我最近在各地作的一些主题报告,题目就是:When technology is forgotten……(当科技被忘记……)。 我们生活中包含高科技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需要也没有能力去理解其中的构造和运作原理。里面的科技已经被忘记了,其实也已经无关宏旨了。 如果同意这个看法,那么,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四五年前最显著的分别,应该是基本上不再纠缠于硬件原理,尽量压缩对于软件的操练(因为这通常是无师自通的),而腾出空间,让学生尽量运用科技去表达、发挥、创造。 信息技术的发达,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和简单知识的来源。信息的传递,简单的资料的传递,已经完全可以靠电子网络达致。信息技术教育,基本上也是把学生从课堂、书本、教师那里释放出来,让学生养成自己去寻找、搜索、漫游的学习习惯,从而让课堂、书本、教师扮演高一个层次的角色。 按照这个思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而学生的学习,不是抽象的学习,而是在有意义的实际应用中学习;不是硬造所谓“信息技术”的课程,要学生取得高分,而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活中遍及地、全面地运用信息技术,就像在今天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一样。教师的责任,是如何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土壤、最充裕的学习资源,好让他们在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方面,可以尽早、尽快得到解放。信息技术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重在运用,只有在运用中才会掌握得到。为此,需要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作业安排、考试方式等等方面配套进行。 与古代的教学不一样,在信息技术的领域里,学生学习,肯定要比教师来得快而多。在这种现实面前,教师如何为自己定位,又如何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局限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都是亟需研究的。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采用无线网络,这是一大解放。我在大学里看到学生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看来是必由的发展方向,因为笔记本电脑表面看起来比较贵,但是它可以家校两地使用,一部机器起了两部机器的作用,其实比较经济。此外,学生有自己的机器,等于有了自己的数据库和工作间,才会有知识管理的概念。这与到校内公用的电脑室去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上居住在城市,有时候寸土寸金,大规模建造电脑室,成本很高,反而限制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在美国,我碰到麻省负责全省“学习科技”的杨国莉主任,得知麻省的目标就是两条:全部学校无线上网;学生一人一部笔记本电脑。看来是把力气用在了关键的地方。 信息技术本身不会自动改善教学效果,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上还有许多可以发挥的地方。例如,由于信息技术的帮助,许多地方在研究、试行学生学习经历档案,通过对于学生比较长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可以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效,从而在根本上改变 “一试定终生”的致命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