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反对浪潮韩国要迁都 汉城人心中永远的痛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2 21:54 广州日报大洋网 |
8月11日,韩国政府最终确定并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于中部地区的燕岐-公州。随着新行政首都地址的最后敲定,历时20余载、耗资近400亿美元的韩国迁都计划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07年,新首都建设工程启动。2012年,政府85个机构开始分批从汉城迁入新首都。2030年,50万人迁入完毕,燕岐-公州地区将耸立起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都市。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新一轮反迁都浪潮波澜再起。反对党大国家党和汉城市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反对迁都计划,要求政府举行全民公决。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反对迁都的韩国民众比例为52.7%,高达67.5%的韩国民众呼吁就迁都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面对反对声浪,韩国总统卢武铉强调,迁都计划是政府目前的核心任务,将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汉城人口高度密集,造成交通堵塞、楼价高涨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韩国迁都计划之四大质疑 质疑一:何为“行政迁都”? 卢武铉在2002年竞选总统的时候,承诺要在南部兴建一个新的行政首都来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和减轻汉城的人口压力和负担。新行政首都建成之后,只有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迁往新都,汉城仍然是韩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但是在上月公布的迁都具体规划中,需要搬迁的85个政府机构不仅包括总统府青瓦台和隶属行政分支的政府各部门,而且还包括了国会、司法部、立法部和宪法裁判所等这些隶属立法分支的机构。汉城将只能保留经济中心的功能,实际首都功能将转交给新首都。 有韩国学者表示对“行政首都”的定义感到困惑,认为如果新首都被称为“行政首都”,那么汉城该被称作什么呢?是“政治首都”、“金融首都”、“工业首都”还是“非行政首都”?因此,究竟是行政迁还是彻底迁都成为反对者对卢武铉提出的一大质疑。他们批评卢武铉出尔反尔,故意玩弄文字游戏迷惑民众。 质疑二:巨额经费谁承担? 2002年卢武铉竞选总统时承诺,迁都经费只需要50亿美元。一年之后,这个数字修改为100亿美元。在最新公布的具体迁都计划中,这个数字再次被调整为接近400亿美元。有专家预计,实际迁都费用将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韩国政府表示,计划靠出售现有的政府大楼来筹集20%的经费,其余的通过民间集资筹得。 韩国政府的这一办法再次受到广泛质疑。首先,一些政府大楼例如青瓦台总统府、国会大厦和光化门政府大厦,都是十分具有历史性和地标性的建筑物,韩国民众强烈反对政府出售这些大楼。其次,一些政府大楼如国防部大楼,由于专用性很强,并不适合转换为民宅或者商业大楼,能否招来买家还是未知之数。再者,一次性出售大批物业,必然导致楼价下降,市场买涨不买落,届时会因价格下降而难以售出。 韩国民众担心,如果政府根本筹不到那么多钱,这笔巨额的迁都费用最终都得由纳税人负担。
迁还是不迁?汉城街头一座雕塑仿佛也陷入沉思。 质疑三:为何不征集民意? 围绕迁都计划的另外一个争议是韩国政府的草率行事。有韩国媒体指出,迁都工程历时20余年,耗资数百亿,其是非成败不仅仅关系到“政府的命运”,更足以动摇国家的根基和未来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征集民意,不能轻举妄动。 从2002年底卢武铉在总统大选中作出迁都承诺,2003年底国会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到今年8月11日公布a新首都选址地,前后不足两年的时间,而且政府一直没有就迁都计划举行听证会,广泛收集民意。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有67.5%的韩国民众认为,迁移行政首都的问题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应该举行全民公投;认为没有必要举行全民公投的只占29.5%。许多韩国民众表示,他们反对的并不是迁都这个举动的本身,而是政府的迁都计划未能周详衡量各方利益得失,就匆匆上马。 质疑四:能否平衡地区发展? 打破汉城在经济上的垄断局面,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是韩国政府决定迁都的一个根本原因。但是有学者指出,政府在大费周章地迁都之后,能不能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还很难说。 有学者认为,汉城是具有600年历史的古都,并且已经确立了国际大都市的地位。贸然迁都,不但会给汉城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打击,而且将给汉城的国际名声带来负面影响。 一项在去年年底发表的报告指出,迁都使大量人口和资金流入新首都和其周边地区,有助提高当地经济实力。但是同时,汉城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会相对受挫。此外,西南和东北等本来就落后的地区,并没有受惠,与全国平均经济水平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迁都虽然可能打破首都圈的垄断局面,但是会不会在新首都和其他地区之间形成新的不均衡发展局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