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科大的理念(5)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3 22:00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第三节 创校的支柱——游戏规则 在科大创校的理念中,我们把蓝图绘好了,要照蓝图行事的还是人,所以要先去选人、请人。这和游戏一样,要遵守选人与请人的规则。 在这一游戏规则中,首先是要言明你所选的以及所请的人的资格是什么。在大学里一般聘请的都不外是教员,在教授之中,一般有三个等级,即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当时的香港,所采用的仍是英国制度,与上述美国制度有一定之差异,不过科大采用的倾向于美国制度。这三个级别间的距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的人,一辈子升不上正教授,有的人轻而易举地成为正教授。一般铁饭碗是设在助理教授与正教授之间的副教授一级上,但是升成了教授也并不就是一步登天。 在美国的大学里,一般有2/3以上的正教授和副教授,其余的是助理教授。在香港的大学里,由于受英国制度的影响,每系的正教授少之又少。科大打破了这个传统,渐渐地向美国的制度看齐。 我们依照国际惯例,予以明文规定。正教授的资格是,在你的学术领域有所创新,并开出一条像样的道路,有人选择并跟进这一条路。副教授的资格是,在你的学术领域有公认的贡献,并保持着水准以上的质与量,千万不能在同辈中落伍。而助理教授的资格则是,在你初出茅庐之际,一定要表现得有活力,有潜力,让人觉得假以时日,你会有贡献也有创新。这些在级别上的资格分类,说来有理,做来不易。 资格规定了,明文也成了,那么要用什么程序和手续去审核鉴定呢?在科研上,靠的是同行评议;在教学上,靠的是同学评议;在服务上,靠的是同事评议。在大学里,当你还没有升到正教授之前,所有正教授都在有意无意地评价你,尤其是在助理教授的那段期间,你会觉得,人人都在对你评头论足。可是,我的经验告诉我,人,都是在压力下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在中国,早就有了“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了。 在同行评议时,他们看的是论文著作,是研究经费的多少与来源。看完之后,会以书信的方式申述评审的意见。一般而言,在信中会比较当事人与同辈之间的优劣与排名,会估量当事人科研成果的多少与影响的大小。当然,在每一项都要举例说出来是什么和为什么。最后才提出自己的建议,应不应任用或升级。最难的一项是要说出来,假若当事人是在推荐人的学校里,会不会合格任用或升级,这所学校如果是哈佛或麻省理工学院,那么难度就是挺大的。在一般的个案中,至少要有五六封评议的信。为了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合作的同事、伙伴和昔日的导师都不能包括在写推荐信的人群里。 我的经验告诉我,在评议信中,大家所挑的是鸡蛋里的骨头。更重要的是,十句佳评的推荐力,顶不住一句坏话的杀伤力。过这一关,的确不易,我自己经过了这样的同行评议至少有两次,谋职的推荐信还不包括在这里。一次比一次不易。不公平,不是不会发生,在资格审核中,有些不公平会在谋求公平的过程里出现的。 譬如说,在审评研究成果上,有基础和应用两个方面,在基础研究上的成果,有如前述,容易评议。但是在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则标准不一。为了公平起见,最好另立标准。倘若如此,审核和评议的标准,就会分为两套。为此,花了很多时间探讨,还成立了一个专题小组。但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合情合理的共识。学校当局,在行政方面,系主任、院长、副校长和校长,都体会到这一项不足,但又不能以行政干预学术上的评议。因为在执行上,是无法把基础和应用一视同仁的。 在大学里的教授们,也有特别的一套,在他们年轻还没有升级以前所反对的那些政策,轮到他们登殿把关的时候,他们守得比谁都死。真是青年一时也,中年一时也,老年又一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