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1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8 15:58 双博士丛书 | |
模拟试卷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基础课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栓塞 2. 凋亡小体 3. 肉芽组织 4. 肺气肿 5. 幽门腺化生 6. 镜影细胞 7. 细胞性新月体 8. 窦道 9. 单纯性甲状腺肿 10. 假结核结节 二、 论述题 1. 试述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2. 继发性肺结核病与原发性肺结核病有哪些不同特点? 3. 何谓肿瘤?举例说明肿瘤性增生和生理性及炎症,损伤修复时增有何不同。 4.试述风湿性心内膜炎发生的部位、主要病理变化及结局。 5.试述炎症时内部渗出的成分及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栓塞 考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解析:血管内出现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以血栓栓塞最为常见,其它如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等较少见。 答题技巧:答题内容包括定义、常见的栓塞类型等。 2. 凋亡小体 考点:坏死 解析:固缩坏死的最初形态表现为染色质沿皱襞的核膜下凝聚,细胞连接松解,微绒毛及细胞突起消失;细胞表面有一些泡状胞浆膨隆,可脱落形成凋亡小体。这种凋亡小体可见于腺腔内或被周围健康细胞所吞噬。 3. 肉芽组织 考点:纤维性修复。 解析: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它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能够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答题技巧:描述肉芽组织的形成及作用。 4. 肺气肿 考点: 慢性阻塞性肺病。 解析: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质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5. 幽门腺化生 考点:适应。 解析: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胃体和胃窦部的粘膜腺体消失,表面上皮的增生带由胃小凹移位于粘膜基底部并改变其分化方向而分化出幽门腺粘膜上皮,称为幽门腺化生。 答题技巧:注意利用化生的概念总结幽门腺化生。 6. 镜影细胞 考点:恶性淋巴瘤。 解析:何杰金病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呈嗜酸性;核大,可为双核或多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3~4um,周围有一透明晕。这种细胞称为Reed-Sterberg细胞,即R-S细胞。双核的R-S细胞的两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镜影细胞。 7. 细胞性新月体 考点:肾小球肾炎。 解析: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为肾小球内有大量新月体形成。肾小球上皮细胞主要是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故称为新月体或环状体。早期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称为细胞性新月体。 答题技巧:明确细胞性新月体是早期新月体的一种形式。 8. 窦道 考点:细胞死亡 解析: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形成缺损。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 9. 单纯性甲状腺肿 考点:甲状腺疾病。 解析:即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亢。本型甲状腺肿常常是地方性分布,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可为散发性。本病主要是颈部甲状腺肿大,一般无临床症状,少数病人后期可引起压迫、窒息、吞咽和呼吸困难。 10. 假结核结节 考点:血吸虫病 解析:血吸虫病时,急性虫卵结节经10天后,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或钙化。病变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该结节最后可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但卵壳碎片或钙化的死卵会长期存留。 二、 论述题 1. 考点:肝炎 解析: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 2. 考点:肺结核。 解析:原发性肺结核是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常发生于儿童,先天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或过敏性,病程中发生免疫力。最初在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形成直径1~1.5cm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绝大多数病例病灶中央有干酪样坏死。最初几周内有细菌通过淋巴道或血道播散到全身其他器官,但由于细胞免疫的建立,绝大多数的病例不再发展,病灶在短期内可进行性纤维化和钙化。继发性肺结核是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常发生于成人,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或过敏性。病变最常在肺尖部,病程长,具有波动性,需及时治疗。多经过支气管播散。从病理变化看,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是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继发性肺结核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病变比较局限。 答题技巧:可以用表格的形式。 3. 考点:肿瘤 解析: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损伤修复等病理状态时的增生称为非肿瘤性增生。第一,这类增生有的属于正常新陈代谢所需的细胞更新;有的是针对一定刺激或损伤的防御性、修复性反应,皆为机体生存所需。第二,这类增生的细胞、组织能分化成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三,这类增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增生的原因消除后就不再继续。例如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在激素的作用下增生,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子宫内膜可发生增生、脱落的一系列变化,增生的细胞与原组织细胞无差异。而子宫内膜癌时,肿瘤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异常增生的细胞与正常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组织分化程度高低不等,可发生局部生长或弥漫生长,可形成肿块状、息肉状、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 4. 考点:风湿病 解析:风湿病引起风湿性心内膜炎时,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引起瓣膜炎,也累及瓣膜邻近的内膜和腱索。在急性期,瓣膜肿胀,间质有粘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偶有风湿小体。病变瓣膜表面,尤以闭锁缘向血流面的内皮细胞,由于受到瓣膜开、关时的摩擦,易发生变性、脱落,暴露其下的胶原,诱导血小板在该处沉积、凝集,形成白色血栓,称疣状赘生物。其单个大小如粟粒,灰白色,半通明。常成串珠状单行排列于瓣膜闭锁缘,与瓣膜粘连紧密,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病变后期,赘生物发生机化,瓣膜本身发生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如果类似病变反复发生,可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终导致瓣膜病。如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可引起内膜性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 5. 考点:炎症 解析:炎症时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局部渗出的成分包括液体、大分子蛋白质、白细胞等。炎症的最早阶段,由于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因而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增高。随着血管壁通透性发生改变,即通透性升高,产生血浆超滤现象。富含蛋白质的液体从血管内到血管外。血浆丢失蛋白质,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而渗透到组织间隙的蛋白质使组织液内胶体渗透压增高,使血管内的水分更多流向组织内,液体的渗出增多。局部炎性水肿能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还利于白细胞的吞噬以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白细胞经过边集、粘着、游出等几个阶段,在炎症灶局部发挥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其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有效地杀伤病原微生物,吞噬病原体以及组织碎片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可发挥免疫作用。免疫活化的淋巴细胞分别产生淋巴因子或抗体,发挥着杀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另外,白细胞在局部还有组织损伤作用。白细胞在化学趋化、激活和吞噬过程中不仅可向吞噬溶酶体内释放产物,而且还可将产物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嗜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产物包括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这些产物可引起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加重最初致炎因子的损伤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也可产生组织损伤的因子。吞噬细胞的溶酶体成分对内皮细胞和组织有损伤作用。这些都可造成组织一定范围的溶解和破坏。 答题技巧:本题应该就渗出液、白细胞的防御功能、损伤作用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