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1 13:58 新浪教育 | |
一次责骂造成的不良影响要11次表扬才能抵消。 —(美)爱因斯坦 · 独生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对许多父母而言,确实棘手。尽管父母的动机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又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教育“准绳”。 比如,有时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我们给孩子以自由、宽广的成长空间,但稍一放松,孩子便没了起码的自我约束;而管教太严,又常常会发现孩子缩手缩脚、缺乏自信,或重复过去所犯过的错误。 儿子升到小学二年级时,许多让人头疼的问题开始出现。起初一切尚好,有时甚至让我们做家长的觉得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然而,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自从首批加入“少先队员”以后,他在学校的纪律表现却越来越差。是因为他自认为已经是大孩子,内心渴望独立,不愿接受老师管束?或者是因为早早入了少先队而没有了奋斗目标?思考再三,我仍难以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当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孩子的这一变化时,马上把有关情况写到了他的记事本上。于是,我们开始找儿子谈话,并加以劝诫。然而第二天,他依然故我。如此几天,当我们感到“有话好好说”已难以奏效后,便祭出“惩罚”作为手段:“孩子,你再不守规矩,我会罚你!”在这种威胁之下,孩子模仿嫌犯在法庭上宣誓的样子,把手举到了胸前,做出了“承诺”。但是几天以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不但错误照犯,而且回家以后,总是心事重重,并明显带有一种抵触情绪,躲避家长,不愿与我们沟通,大有意欲反抗、又甚感无奈的劲头。 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一句:“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露出一脸的迷茫。 怎么办?该讲的道理不知反反复复地重复了多少遍,难道真的要打他?不!我相信还有更有效的方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连儿子自己也已能流利地说出来。 于是,我去了学校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一来为了共同查找一下孩子的“病源”,二来可以征询一下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教育难题,怎样做才能与老师协调一致。 出乎意料的是,王老师并不像我们原先预想的那样责怪家长,而是充分肯定了儿子的优点,说他是一个很活跃、很聪明的孩子,学习也不错,只是上课爱做小动作,有点管不住自己。她说:“我在记事本上留言,不是希望家长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还是要多鼓励,以表扬为主……” 与老师谈话后,我们开始调整“策略”。当天晚饭时,我们将班主任对儿子的肯定一一向他复述一遍,他听了非常兴奋。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和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例如当他默写连续多次得五分加盖红旗时,当他作业及时在学校完成时,当他为本班书写板报时,当他的记事本上不再有老师的留言时,我们都一一给予具体的肯定和表扬。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鼓励,找出孩子具体优良行为加以赞美,孩子每天都很快乐、很开心,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课堂纪律越来越好,向父母诉说的心里话也越来越多。这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看来,当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时,首先应当检讨反思的是父母:我们是否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年龄特点?我们是否过于追求完美?我们是否觉得获得大人们所期望的成绩是理所当然,而所犯过失却不可宽恕?我们是否过分吝啬褒奖的语言,而苛责之词铺天盖地? 尽管我对儿子今后的纪律表现,尚不能过早地断言,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难免有所反复。但是我深切地感到,只有善待孩子,学会鼓励,才能获得丰厚回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上有所谓的“卷标理论”,意思是说:若一个孩子被大人认为他是坏孩子,他不服,不过却也没办法,只好“干脆坏给你们看!”因此,若是一味苛求,让孩子在责骂声中不安地度日,其结果不仅仅是做父母的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恼怒,而且孩子也会越来越自卑,看不到希望,并在内心中渐渐地习惯默认自己是一个坏孩子,甚至就此走上畸形的成长之路。这对于每个家庭乃至未来社会来说,都将是非常不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