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论述问题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步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5 11:3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一、论述问题的两种主要方式 议论文大致可分为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作文两种类型。从这几年申论考试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自拟题目作文。就写作方法而言,自拟题目的作文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就所给资料,自选角度,从理论上生发,这种形式可以称之为申发式。另一种写法是针对提出的对策加以申述说明,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申说式。 1申发式 通过材料阅读,尤其是概括主要问题之后,在某一点上有所触动,从这一点上升到理论高度,申发开去,论述成文,这种论说方式就是申发式。这种方式围绕一个论点进行阐述,论证说明,可以使得论文结构紧凑,观点分明。这是大部分应试者,尤其是在校生喜欢选择的一种论证方法,也是阅卷人比较喜欢看的一种文章。但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论文,容易产生脱离资料、内容空泛的毛病,而且一旦选择的角度、观点不对,就会全盘皆输。如前引答卷“为康泰克鸣不平”一文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运用这种方式作文一定要注意选好一个“点”。应试者在选择“点”时,最简单也是最经济的方法是按照概括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确定论证论点。这样可以使整个申论答卷按一个思路顺下来,不必专门在论述问题这一步重新选角度思考。以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为例。在概括问题一步发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矛盾,那么在论述问题一步就可以根据所发现的这个主要问题确定要论证的“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并根据这个“点”生发成文,如“试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试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论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等。请看下面这份答卷: 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 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做出的撤销决定又进行上诉,双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噪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可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就难以离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发展经济就可以将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置之不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先从发展经济的目的说起吧,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的生活环境如果是恶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悦的,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教训世界上曾有过许多。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畸形儿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护环境,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现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还在谈“汞”色变。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时期,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环境如此重要,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就一定要牺牲经济呢?那也未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也都找到了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来说吧,已经经历了从烧木头到烧煤再到烧油几个阶段,现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还采用了天然气、电等无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核能说不定也会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古代有人“归隐山林”,现代人热衷于外出旅游,热衷于花钱买健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这样说来,清新空气、静谧的氛围、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保证。 那么,如何解决现实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使它们和谐统一呢?首先要使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护我们周围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出现更多的环保产业、无污染产业,尽快淘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再次,要推动环境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环境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无公害经济。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保护,这就好像人的双腿一样,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努力,我们才会少跌跟头,少走弯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这份答卷的论题便是从概括材料部分中直接引申过来的,它抓住了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经济与环境”——发表见解,立意很可取。应试者起笔交代了这个问题的缘起,与给定材料挂钩,很有必要。答卷在论述中基本上紧扣住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中心论点展开,条理比较清楚。这篇文章基本符合申论论述问题的要求。 2申说式 申说式是在提出对策的基础上,就提出的所有对策或其中几条加以申述说明,使之更加丰满充分的论说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其一,不必花费时间精力冥思苦想去寻找一个新颖的论点,而是在现有的对策基础上展开。其二,由于是对对策的分条说明,使得文章结构条理清晰。其三,可以比较自由地控制内容,熟悉的多写一些,不熟悉的少写一些。如果字数是1 200字,要说明3条对策,那么就可以有重点地用700字写其中一条,另各用250字分别写其他两条,以做到主次分明。但是,把握不好,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其一是结构比较散,不像申发式那样论点鲜明,行文集中。申说式的结构有点像串糖葫芦,串不好,就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其二是容易缺乏理论高度,就现象论现象,不能给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之感。所以,这种写法虽然稳妥、省力,但常常不为大多数人喜欢。 请看下面这份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3题的答卷: 建设稳定安全正常的网络社会 计算机与网络在当今已经成为大众并不陌生的字眼与概念。据有关方面的说法,在21世纪不懂计算机与网络运用的人就是新型文盲。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人们纷纷坐在计算机前,点击鼠标,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们进入一个网络社会开启了大门。 就目前网络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社会问题而言,主要是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秩序与安全的一系列问题。网络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人们原本无此烦恼的正常生活:网上不良广告、个人隐私泄露。更有因网络犯罪带来的伤害与损失。因此,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甜果”的同时,也明显体会到建设一个稳定、安全、正常有序的网络社会的必要。 政府在推进建设稳定、安全而正常的网络社会中负有必需而又必然的责任。从扮演决策者与实施者的政府职能上看,要建设安全稳定、有条不紊的网络社会,政府应当首先着眼于网络社会中关乎网络信息安全的规范“规则”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行,除配套建设自不待言外,仅就网络本身而言,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规章法规就如拳坛上的围栏一样不可或缺。网络用户上网浏览信息,抑或是进行外向交流,如果有“黑客”挡道,那这种交流是不会成功的。 影响和破坏网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另一隐患是网络诱发的社会违法犯罪行为。网络犯罪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犯罪的特点与社会危害性。据调查,网上黄色不健康信息以及暴露的隐蔽资讯为有犯罪动机甚至是原无犯罪动机的人提供了诱因。鉴于此,政府不可忽视对网络信息、网站建设的管理与监督,而应当采取法制的手段与行政手段从立法到执法,从监督到约束与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规范与管理。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网络的社会经济效用,不少商家与网站建设者滥发网上广告,或利用网络便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秩序。这种行为如果不予制止,网民的利益必然得不到保障,整个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也就必然得不到保障,建设理想的网络社会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002年申论论述问题部分明确要求“就所提出的对策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这是典型的申说式要求。这份答卷立意非常明确,在标题中即开门见山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建设一个稳定安全正常的网络社会。在结构安排上,作者围绕中心论点,采用并列式论述的方法来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几个部分共同支撑起中心论点,却没有给人太过松散的感觉。综合起来看,这是一份相当成功的答卷。 二、论述问题的基本步骤 在申论考试中,应试者一般需要经过如下几个基本环节,这几个环节对应试者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第一步:审题。 审题,一是仔细阅读论述问题部分的具体要求,认真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二是要反复阅读给定材料,牢牢把握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倾向。切忌未看清题目要求,甚至不看要求就匆匆下笔。这在阅读材料部分已经反复强调了。 第二步:立意。 立意,如前所述,就是按照试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角度和题目。 第三步:定纲。 定纲,就是草拟出写作提纲,包括文章的结构、层次、基本脉络等。草拟提纲因人而异,可以是腹稿,也可以写出简单的文字稿。建议应试者最好采用文字稿,这样有利于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检查、修改和补充。提纲草稿可以勾画得非常凌乱,但正是在这一涂抹圈点的过程中,作者的思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明朗。很多人写作时喜欢列出简单的提纲,其道理也在这里。 第四步:论证。 论证是论述问题的主体过程,前述各部分都是这一步骤的铺垫。论证过程包括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排列段落、组织语言等各个环节,简而言之,就是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 第五步:检查。 检查,实际上是把前述所有过程重新过滤一遍的过程,但这一步非常必要。选题是否准确,论述是否精当,逻辑是否严密,结论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规范,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再重新斟酌一遍。其实,如果应试者能够仔细检查的话,一些疏漏本来并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下面是一份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3题的答卷: 药者,患者之“父母”也 一石激起千层浪,市面上大量普通药品含有的PPA竟然是药品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重者还能引发脑中风!消息传开,人们避药若瘟,闻“药”色变。与此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既然PPA有不良反应,为何还要让它上市?药品牵连到千家万户,稍有不慎则酿成大祸。不由让人感慨,药者,患者之“父母”也。 人食五谷,身体有病乃属正常,于是,药品就充当了病魔的克星,拯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自然而然,人们于是认准了“药到病除”这么一条“理”。但是现在,对于PPA,不但没有药到病除,反而在人们身上留下了“病根”。正如材料所说,在禁止使用含有PPA的药物之后,美国的一些公司居然能够在第二天便推出新药,而且据透露,他们早就知道PPA对人体的危害。这就更不由得让人寒心,何时才能净化药品市场,加强药品市场的法制建设,让老百姓有一颗放心用药的“心”?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诱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做法,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君不见,市面上各种医药公司林立满目,柜台上的药品更是多如牛毛,种类齐全。当然,这正反映了我们的医药技术正在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正在丰富。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里面也存在着大量的所谓奇药、怪药乃至邪药。有这么一句话,“一项专利养活三代人”。 于是,很多有如PPA般药品的专利一夜间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占据着药品柜台上的一角。这些闭门造药的发明人,他们不是不明白药里面有对人们产生危害的成分,但是利字当头,明知药有“毒”,偏向药中行。而这些药,往往又钻了药品市场机制的空子,疏于检审,良莠不分。 惨痛的教训是有的。1997年在江西省,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药,专治高血压,尤为抢手。 但不久,医院陆续接到服用此药后出现头晕、呕吐症状的病例,后经分析,原来此种所谓的新药含有国家明文禁止的PPA成分。同样,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上,罗马尼亚的“体操公主”因为服用了一颗普通的感冒药,而该药又由于含有了禁药成分而令人惋惜地被取消了“金牌”。 以上分析说明了我们的医药市场还要我们的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对药品流通渠道进行强化控制。特别是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药品审批的大门,药品多了是好事,但如果良莠不分,鱼目混珠,一味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将会换来血的教训,到时,再来一番令,也只是亡羊补牢之举,为时已晚矣!高明的医生知道治病的最好方法就是防“病”于未然。 这是一份不太成功的答卷。应试者对自己本身定位不够准确,所以论述问题时也就难免失之于模糊。通篇文章给人的印象好像是要论证需要加强我国药品市场法制建设的,但同时文章又给人一种泛论任何国家的一种感觉。如果说这一根本问题由于作者一开始立意就已走偏了方向的话,那么像“药者,患者之‘父母’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矣”一类明显不规范的语言则本来是比较容易避免的,但作者却未能避免,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自己的得分。所以,应试者在实际考试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答卷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