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高校自主招生无才可选谁之过(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2 10:09 北京青年报 | |
自主招生无才可选谁之过 供图/Photocome 2005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虽然这项工作已开展了两年,但时至今日,量化的成绩仍是这一招生手段的核心基础,人们曾经期望值很高的“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的局面还是难以见到。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选拔人才的要求上,中学与高校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出入,有高校人士甚至抱怨是中学培养不力,而在现今考试体制下中学自然也 高校:选拔仍以学习成绩为主中学:推良不推优 从本月初开始,清华、北大、人大先后公布了2005年自主招生简章,再次向那些优秀的高三学生抛出揽才的橄榄枝。与前两次相比,进入第三个年头的自主招生在一些操作环节上出现了细微的变动,但总体而言,最初的框架结构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一个逐渐清晰的信息显示:自主招生在现阶段并不能接受“偏才”“怪才”,高考成绩依旧是这一招生手段的核心基础,考生不要对其抱以过高的期望值。 来自高校招生部门的声音是:一方面,无论是从社会舆论压力还是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我们不可能也不敢开那么大的口子;另一方面,运作过程当中也发现确实没有太多能力特长极其突出的学生以供学校挑选,在这种背景下,以学习成绩为基础的选拔不失为稳妥之举。对于中学而言,推荐什么样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选拔也不一定与高校的要求完全吻合,如何协调这个矛盾仍需要双方进一步磨合与沟通。专家则认为自主招生的现状的确与政策出炉的初衷有一定差距,虽属无奈,但大方向值得肯定,有待逐渐推进。因为要大改的话牵涉的层面就太多了,冀望自主招生给高考制度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也根本不现实。 高校:小改动影响不了大格局 与去年相比,北大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推荐方式、提交资料份数和面试笔试成绩比例等三方面:在推荐方式上,今年的申请者仍然分中学推荐和个人自荐两种,但最后进入复试的名单将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在填写资料方面,今年北大只需要考生提交《考生用表》和《中学用表》两份,而去年则需要《申请人用表》、《中学用表》和《推荐人用表》,三张表缺一不可;在面试笔试成绩比例上,今年北大将过去的各占50%改为笔试占60%,增加了10%的权重。对此北大招办副主任刘明利逐一解释说,以中学推荐为主主要是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因为去年取消推荐限制后,一下子涌进来5000多报名的。要审核这么多份材料从中挑选出最后进入复试的300多个名额,20多个老师加班才能完成。而在自荐的材料当中,含金量高的不多,相对而言,中学对考生了解得更全面、更客观公正;取消《推荐人用表》是这种方式在目前国内还不是非常成熟,尽管大部分推荐人可信度很高,但也不排除一些推荐人碍于面子而给学生溢美之辞;加大笔试权重则是考虑到自主招生是在高考基础上进行的,中学主要还是打基础的阶段,文化课太差也难以胜任大学的学业。 清华今年自主招生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最明显的一点是全部采取网上报名。清华招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做主要是便于管理,一方面学生递交申请资料、查询是否入选会更迅速准确,另一方面招办也好对材料进行存档统计。而人民大学则放宽了报考的条件:去年人大规定申报自主招生的理科特长生须“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省级赛区一等奖或两个以上(含两个)学科的省级赛区二等奖”,今年则改为“在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在科技创新方面成绩突出、具有培养潜能”。人大招办副主任王鹏解释说,去年的条件限制得太具体,不利于全面选拔优秀的学生,修改之后可以让更多的考生纳入选拔范围。关于笔试和面试的比例,清华和人大表示目前均尚未最后确定。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高校正在实践过程当中对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进行良性调整,以期达到最科学合理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但究其核心,仍然不可能动摇高考的绝对影响力。“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谨慎是必须的,再说动作大了我们也把握不了。”一位招办负责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