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认识并克服自我限定性的谈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2/03 10:32 新浪教育 | |
第八章 认识并克服自我限定性的谈话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人们常常犯错误, 有一部分原因是对风险的厌恶,其他的原因则出于人们想要控制自我、控制命运(包括我们的职场发展)的需要。从出生伊始,我们就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压力,并对之谨小慎微。如果给“不确定性”下一个定义,它应该就是指我们无法对其做出反应的情况。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因而无所适从。如果我们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也就无法做任何的准备。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反应就是感到它是一种压力,而人就会因此而紧张,毕竟人在本质上会对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灾难或倒霉的事情产生抵制情绪,并对其保持持续的警惕。在职业压力问题上,对工作缺乏控制力的感觉要比负担过重的感觉更容易引起压力和紧张。 “是去是留”的选择是你可以主动做出的,它并不是你控制范围以外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工作变动中的不确定性更多地不过是一种假设。当然,这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你如果肯定了辞职的决定,反而将自己置于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位置,从而使你不得不有计划地、审慎地面对各种压力。“跟认识的魔鬼打交道,总比跟不认识的魔鬼打交道要好”。对付讨厌但熟悉的人和物还比较容易,而若冒险改变计划,情况可能更糟糕。 出于某些原因,我们没有把风险和机遇的定量标准明确地标注出来。大部分人都认为什么也不做是一种更为安全的选择。事实上,我的同事费奥娜·琼斯(Fiona Jones)在利兹大学(University Leeds)研究运动和健康问题。她把我的运动观称为“肥佬”学说!(因为我说在任何时候都能够选择的最安全的事情就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当然,在任何时候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休息都是最安全的说法绝对正确,但是你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的时间期限。如果你一直坐在椅子上并过着惯于久坐的生活,那会极大地增加你患各种威胁健康的疾病的危险性,比如体重激增、心脏血管功能遭到破坏等等。这样看来,久坐不起、无所事事也可能成为危险的事情。至于它究竟是安全还是危险,就取决于你的时间期限了。 自我限定性谈话 下面的话也许是许多人的思维模式: 不,我应该留在这儿。我不会干什么鲁莽的事,让自己处于压力之中,因为我不愿意面对压力。是的,我现在的工作的确令人沮丧;是的,我已经厌倦了;是的,我恨我的老板,我们相处得不好;是的,我总是带着巨大的压力回家;是的,我超时工作却不被认可。这一切都是事实。但是,如果我换了工作,情况可能会更糟糕。所以,只要问题不是致命的,只要我还可以忍受,我是不会考虑什么所谓的机会的。 这就是我说的“自我限定性谈话”。说话者非常害怕所有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事情,对“能做什么”做了严格的限制。他们坚信:在熟悉的环境中处理不开心的事情总好过面对其他的未知可能。这种想法与接受失败无异。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自己周围圈起一小块安全地带,拒绝任何与职业有关的试验或是错误的举动。机会对这些人来说是属于与他们完全不相干的“其他”范围内的事物(这也是他们自我否定)。 在职业生涯中采取这种态度是缺乏远见的短视观,不幸的是,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思考的人往往会成为悲剧式的人物,尤其是当他们的职业道路陷入困境时。他们没有经历过任何职位的变动,始终呆在同一个职位上,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进入深水区,步履艰难,而在机构中,他们早已被忽略。他们被认为是缺少工作干劲、雄心壮志和主动性的一群。在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他们才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是当他们发现自己曾经训练过的“新人”已经大展宏图,甚至成为他们的上司时,才恍然大悟。可悲的是,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来得太迟,他们已经动弹不得,只是越发得紧张而消沉。 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试图做社会比较,我们总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把自己同那些同期开始工作的人、同一部门的人或是与我们资历相近的人进行比较。当然,如果你的职位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没有什么变化那自然万事大吉,但是假如你拿来比较的人比你走得远或是比你成功,那么这也许就会引发你一段时间的反思。结果就是当你自以为是、洋洋得意、不积极规划职业发展的时候,别人却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不断制定更高的目标,抓住每一个能够在晋升阶梯中前行的机会。 等到发现这些时,你的“同辈”早已晋升到更高的新的工作职位上,你已经没有时间再做任何弥补。最后,你也许充满愤恨和嫉妒,却还是不得不做出决定。你更容易被这些消极的情绪被动地驱赶,而不是采取态度积极的、可以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观,比如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做更多有趣的工作以及让你的生活发生某些改变。 听起来我好像在建议人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只要时机出现就应该立即跳槽。事实上我的确对这种观点有一定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在与另一种选择,即从不抓住任何机会相对比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在这样两个极端的选择中选取一个的话,我宁肯选择不放过身边的每一个机会。 获得正确的观察角度 当你对职业生涯中的某件事情做决定时,不应该只考虑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或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你的感受如何。你需要考虑的是在未来的几年中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以及在十年之后你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获得正确的观察角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自己想像成一位退休职工,而你要做的是在退休晚会上回顾你的职业生涯。对你自己说:“我现在已经65岁了,刚刚退休。事实上这是我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里的第一天。” ● 我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评价如何? ● 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 我在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 我的职业生涯是怎样度过的? ● 我一直在做有益的事情吗? ● 对我而言,工作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 我是否从工作中得到了所能获得的大部分东西?我还能够获得什么? ● 如果我采用了另一种做法会怎样? 当我们用这种或者是那种不同的角度回顾历史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你的目标和动机。同时,它也能够帮助你摆脱短期或是中期的观察角度,而使你将注意力放在长远的角度上。虽然当你从那种角度来考虑你的决定时,你会发现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是个冒险的举动(辞职也是同样的),但是起码已经开始尝试从深层次考虑你的职场决定和生活中的决定了。 总会有下一班汽车的 无视机遇的存在或根本不懂得机遇后面隐藏的巨大价值,对那些粗心大意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陷阱,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其中的一种可能是为自己指定一个毫无意义的遥遥无期的离职日期(比如我要在五年后离开公司)。事实上,这种决定已经被你改成:“我在近期内不会离开公司,但是当五年期限临近时,我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这只不过是为了让你感觉轻松的自我幻想,你是在骗自己说你已经下定决心了(“我是一个坚决果断的人,我已经做出决定了”)。而与此同时,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推掉任何需要你在去留的两难境地之间做出选择的考虑。如果你正处于自我幻想的位置,那么在五年内每当有机遇降临时,你都会将其一概拒之门外,而你愚弄自己的理由就是“时机未到”或者“还会有更好的机会的,所以我最好还是再等等看”。五年过去了,而你还在原先的职位,还做着同样的工作,对待各种机会你还是像对待讨厌的苍蝇一样无情地拒绝。于是,你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被浪费在等待更好的机会上。 好的机会可能被掩饰 这是我们看待机会时的另一个问题。人们似乎倾向于相信:当合适的机会出现时,我会当即获悉(并抓住它)。事实上,在电影之外的现实世界里,出现工作与个人速配的天赐良缘的几率几乎为零。有人指出,如果一些事情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最终往往不能让人们满意。研究学者在考察目标的动机和回报的作用时也指出:比较令人满意的工作是那些你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继而得到回报的工作。研究指出,如果工作只涉及回报而没有对付出的要求,你会逐渐轻视这份工作,不再认真考虑你的工作,因而也不可能获得某种个体上的进步。你的工作自豪感不会很强烈。从较长远的角度来看,那些在最初最不引人注意的工作机遇在最后往往会获得最大程度的回报。 在一个相当有趣的研究中,一些心理学家发明出一个有点愚蠢的任务:让人们为大家朗读一份公共演讲稿,而这份演讲稿是一篇地道的浮夸、冗长而费时的文章(这可不是我的文章——它真的不是)。它就是一堆垃圾,毫无意义,更不用提它的价值(你仔细想想,也许我写过这样的文章!)。不管怎样,心理学家就采用这篇演讲稿,并说服两组人分别做演讲。心理学家对第一组人的介绍是这样的:“你需要做这个演讲。你要记住十分重要的一点: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你需要把它传达给听众并让他们真正理解。请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之中去。”对第二组人,心理学家则这样介绍:“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堆垃圾,但是我们被要求找几个人做个演讲,对此我们会支付一定的费用。”任务完成后,他们分别询问两组人在演讲后对自己演讲内容的评价。事先被告知演讲材料极为重要的第一组人表示:“我真的认为它非常重要,我对此深信不疑,这也是我介入这份工作的原因。”而那些领取了报酬的第二组人则转过身说:“简直是一堆垃圾!我这么做完全是看在钱的份上!”换言之,如果某些工作可以轻易获得,又不具备什么内在的价值,与之相关的只有回报,那么这往往导致人们放弃这份工作。如果你从事那些你认为十分愚蠢的工作,则会导致你较长时间的自我反思:“我简直太蠢了,居然一辈子都在做这么愚蠢的工作!”人们会因而缺少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我到底在做些什么?我对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由此可见,最好的工作应该是集付出与回报,以及个人兴趣于一体的幸福“联姻”。 不切实际的期待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过高的或不切实际的期待,它会成为你的前进障碍。你会拒绝所有的机会,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能满足你所需要的一切。 这就像一个决心减肥的人对自己说:“只要找到一种能让我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减轻体重的方法,我就开始节食。”这种假设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工作机遇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认为只有能满足你一切要求的工作才是好的机遇的观点完全不具备现实意义,同时也造成了自我限定。几乎没有任何机遇能通过你的测试。 职业救生筏 如果你把下一份工作当成职业救生筏,只是为了从现在的那条沉船上脱身,那么也许你在做去留决定时会为时已晚。无疑地,公司里的一些运气不好的核心人物也许会在哪一天忽然被宣布降职或是解雇,当然,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内幕。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并做出决定,而不是等待别人替你决定。现在就是考虑去留问题的好时机。 匆忙下结论 你知道会计部的乔伊斯听到了什么吗?销售部的鲍勃告诉他,市场开发部的戴维在和人力资源部的多瑞恩谈话时,多瑞恩对戴维说,后勤部的摩根在与电信部的玛提达谈话时,玛提达告诉摩根她偷听到了乔杜德在说有关斯坦(Stan)的事情,斯坦说克拉彭公交车上的一个人告诉他,公司在这周内要进行裁员,四分之三的员工都要被解雇! 这种传闻很容易让你做出错误的结论。比如说,如果我让你看到图8—1中的月销售额数字,你会怎么想?也许,你在想是时候离开公司了吧!但是,如果换一个观察角度,图8—1下面那幅图会让你发现,事实上销售额如果以全年为标准一直在增加,而销售的产品显然属于季节性商品(圣诞烟花的销售就属于此类范畴)。 不要为辞职者所动 有些人宣布自己即将辞职,接下来就会开始说服你也做出同样的决定,因为公司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不要为这样的人所动。当人们要肯定自己决定的正确性(他们对此也不那么确定)的时候,一种较为常见的举动就是试验自己能否成功地说服(这种说服相当困难)其他人做出同样的决定。如果其他明智的同事被说服,他们会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更加自信。 图8—1季节性业务的销售数字 克服自我限定性的思想 认识到自我限定性的想法和谈话的害处是克服这种消极思想的第一步。那些常见的与进一步考察相伴随的、明显无害的或是好意的想法会严重束缚你的思维。 神秘的“它”式恶魔 “它也许是我离职前会出现的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样的话,虽然听起来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也对你无害,但是却表明了一个问题:你是一个被动的机会等待者。你所谓的“它”指的是什么呢?你应该换一种更主动的表达方式,比如“我要努力寻找一个好机会,这样我就可以满意地离开了!”这种表达方法让你更具有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出击。你应该采用主动句,而不是被动句。 “必须性”思想 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将以“我必须”开头的思维倾向定义为“必须性”思想!最普遍的例子就是:“我在换工作之前必须要说服自己。”这个“必须”是什么概念呢?你说“必须说服自己”又是指什么呢?你为什么要让自己承受无端的压力呢?让你不堪重负的罪魁祸首正是你自己!换个更好的思路:“与其犹豫、怀疑,倒不如相信换个工作是我理应采取的步骤。”这样一来,你就可以不必再给自己平添无端的要求或是设立一些根本无法实现的标准了。 现在或者永不 “如果我真的换个工作,此举要么是一个彻底的灾难,要么是我所做的事情中最正确的一件。”这是典型的“黑白两分法”思想。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这样,要么那样。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你换个工作,这一决定要么令你做了世界上最正确的事情,要么让你经受你一生中所能经历的最可怕的灾难?这样的几率等于零,你大可不必劳神考虑。因此,你应该摆脱这种绝对的思维模式,它不具有丝毫的现实意义。 其次,没有哪个工作既能满足你所有的精神需求,又不使你的财务需求失望。同样地,也没有哪个工作会糟糕到无法满足你的任何一个需要。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末日。只不过你会暂时走进一个死胡同罢了!最后会怎么样呢?你只是多了一些经历而已!你获得了工作方面更多的有关自我能力的了解,不论这份工作你是否喜欢。你会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一些新的技能或是新的认识方式和联络方式,也可能交一些新的朋友。一切还会是那么糟糕吗? 害怕失败以及在熟悉的环境中求得安慰 在换工作前对新工作之所以有害怕失败的心理,是因为你缺乏自尊感和自信感,这会让你认为自己可能不胜任将要承担的工作。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了许多年,而你的工作成绩也十分突出,那么你对公司的制度等就会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在你换工作时,你也许就会首先对新公司的制度进行设计。如果你对原先的公司的运作模式已十分熟悉,那你对新工作的期待就会是: ● 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 生平第一次管理他人; ● 使用新的计算机程序; ● 尝试全新的过程或是销售新的产品; ● 工作的城镇或乡村发生了变化。 而下面的问题都是有关失败的,正是它们导致你处在重重威胁的环境之中: ● 万一我应付不了怎么办? ● 如果我出了丑怎么办? ● 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 自我限定性思维会妨碍你对机会的把握。以“万一我失败了怎么办?”为例。哪些迹象表明你会失败?是谁说你会失败?你过去总是不断地失败吗?即使你失败过,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你失败是由于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你也许的确经历了一些不快和尴尬,但是你已经走出来了。无论如何你还在这儿,你在某一天还会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事情永远都在不停地前进,世界末日不会那么快到来。 考虑一下你周围的人是克服职场中失败恐惧症的一个良方。如果你实在要设想那些巨大的灾祸,你至少应该把灾难分成不同的级别吧!如果你觉得工作上的事将变得极度糟糕,为什么不干脆呆在家里?想想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妻子,想想你的孩子、父母和亲密好友。与工作相比,哪个对你更重要?如果让你在灾难降临到他们身上和灾难光临你的职业生涯中抉择,你会做何选择? 通常,当人们经历过造成某种创伤的事件之后——也许是与死亡擦肩而过,也许是健康受到威胁——他们观察生活的角度往往会与以前有所不同。它会让你意识到今天也可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既然如此,又何必庸人自扰为控制范围之外的事情忧心忡忡呢?这样的想法在你做决定时,能够让你用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减轻你的思想压力。 无缘无故地让自己为成功和失败担忧,从而倍感压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做毫无结果且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如此极端的状况。通常的情况是你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开心、难过或是失望。如果你能够承受这种压力,摆脱这种情绪的困扰,你就具备了做出理智决定的基础。 自我限定性的谈话对我们的行为方式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它不反映现实,却足以通过信念的形式限制你的发展,降低你检验新事物的几率。 承诺、幻想和逃避现实 综合征 情感的优势在于引导我们误入歧途。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道林·格雷的画像》 这一章讨论的是自我欺骗。前一章中我们讨论了在做决定之前如何通过战胜自我而进行自我欺骗,这一章则处理相反的问题,即你告诉自己事情将沿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你拥有许多专业技能和特点,而事实上这些优点可能是对真实情况的一种夸大。与自我谈话不同,这种自我欺骗往往有他者的介入。它具有一个普遍的特征——恭维,这是所有人——即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的事情之一。许多人都无法抵制恭维之言的诱惑,因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星相家如此地受欢迎。你什么时候听到过星相家对你说:“你的星相标记是疱疹。今年你受到生命威胁的可能性是2%”?星相家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人们不愿意听到这样的丧气话。星相家们最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所有人都注定要死亡,但不幸的是,死亡不是报纸上星相专栏的卖点。也许它是封面的卖点,但是它不会出现在星相专栏中。因此,我们转而用财富的神话、自我发展、浪漫的邂逅和增多的幸福等诸多想像满足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我们总是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诱惑一直都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职业生涯和工作(正是它的历史悠久使得肯·多德成为艺术界的先锋人物)。所有诱惑中最具有杀伤力、最危险的陷阱就是受到升职或是某个职位的承诺的诱惑。这是个很常见的情况,人们耐心地等待某个诺言的实现,期待着职场命运的转机,但是,当他们等到那个职位的人去世或者退休时,却发现早已有人捷足先登,而他们的职业生涯自然而然地碰到了暗礁。当机遇到来时,你完全被人们所忽略,别的什么人取代了这个位置,可能是一个外行、老板的儿子,或者随便给你一个理由。有时情况可能会更糟糕。人们会给你戴一顶完全不适合的高帽子,“你在你的职位上干得非常出色,在这个领域独一无二,我们目前的管理实在离不开你。”曾经经历过这种欺骗和无效承诺的人往往错失了其他的各种机会,事实上也放弃了寻找其他的可能性和机遇。当你放弃选择权利的时候,就不得不被时间所操纵,不得不听命于你现任的老板。 欲去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