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的突破
最后一点,就是商学院的发展,必须改革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过去我们学校几乎什么都是政府管,招生的名额、分数线,全部是由政府控制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应付政府。为此我专门写了很多报告,学费要进行调整,招生要进行调整,就是跟传统的体制做斗争。我这几年亲身的经历,没有这么多的政府限制,我想花三分之一的精力,可
以达到现在同样的效果。如果我花三分之二的精力,可以达到比现在还要好的效果。
过去的政府部门评价体系应该废除,否则对中国的商学院发展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市场竞争应该自然形成一个评价体系,而政府的决策部门,每一个规定都严重干扰了我们大学的工作。政府要真正放权,不要对学校管那么多。政府应该相信,学校会为自己的品牌、名声去做努力的。政府的管制常常使学校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名声,像教授这样的头衔,本来不过是学校的一个工作岗位,学校不同,教授的标准也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授标准。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的名片上印着某某公司的总经理、教授。他原来可能是某个大学里的教授,但是你离开学校以后就不能说是教授了,难道公司还有教授职位吗?在我们国家,教授变成了全国统一的称号,是很可笑的。
独立的学术组织对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创造一个研究型大学,要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学术队伍,就不能没有自下而上形成的学术组织。美国100多年来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学会。这些学术组织,对学术文化的传播和学术规则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遗憾,我们国家建立学术组织非常难,北大、清华等在京的商学院曾想搞一个北京地区MBA院校的联合会,奋斗了一年多,还没有批下来。因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学会,首先应该有一个党组织,如果没有党组织就不能建立学会,而没有学会又不能建立党组织。我们非常可怜,中国商学院里很多专业没有自己领域的专业期刊,没有市场营销方面的学刊,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学刊。现在要办一个学术刊物很难,实际上乱七八糟的非学术刊物非常多,很多都是一些普及和娱乐性的东西,那不是研究。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样的刊物可以赚钱,有人愿意去跑审批,而学术刊物不能赚钱,没人跑,学者也不擅长此道。学术刊物不能自由地创办,学术的组织不能自由地组成。如果政府在这个方面采取过多的干涉,中国要办成一个世界级商学院比较难。
(以下是听众提问)
听众:张院长,您个人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张维迎:我没有什么梦想,因为我头脑非常清醒,不做梦。光华管理学院是一个研究型的商学院,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为全世界培养人才,而且必须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领先,是一个创造知识的学院。我刚才讲到,我招聘的教员一定要有原创性的学术贡献,这样才配当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
听众:张院长,您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您一针见血提出了很多学术界和商学院管理的问题。在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您的观点,您怎么坚持您的观点?并且把您的想法付诸实施呢?我们看到北大的博士由三年增加到四年,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有一个成本预算的问题,在商学院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怎么能让光华管理学院本身获得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呢?也就是说保持一种商业化的运作呢?
张维迎:第一点,如果很多事情别人跟你观点不一样,你应该说服他们。我们应该相信,95%以上的人是讲道理的,只要讲道理就不要害怕,就可以讲理,逻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招人的时候,有一些特殊的待遇,使得刚刚招来的人才二十多岁,工资比我还要高,我自己也不好受,但是首先要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另外,如果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大家认可这个理念,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实现你的目标,很多人会理解的。大家想一下,我们要成为一个世界级商学院,这个目标大家都同意,那靠我们现有的老师能否达到这一点呢?大家会说不能。那怎么办?应该引进更高水平的人。按现有的工资待遇能不能引进更高水平的人?
不能。怎么办?增加工资。这是个道理,把这个道理跟大家讲了,大家就想通了。白天想通了,晚上还可能难受,就要创造一些其他的条件,原来的人的待遇也要适当的提高,新招的人跟原来的人要形成一个互补。原来有一些教员潜力非常好,但是缺乏一种现代方式方法的训练,新来的人可以和他进行互补。我们有一个徐教授在光华管理学院工作三年多,她来了以后,改变了我们整个系对海外招聘人员的看法,因为她使得原来的教员感到有了新的希望,在往前奔。有一个副教授跟我讲,跟徐老师一起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不敢乱写文章了,因为要写就要写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来,不像原来一晚上就写一篇文章,第二天就发表了。我相信逻辑的力量,只要做的事情有道理,最终可以说服他们。即使少数人没想通,等一等就可以了,只要你做的正确,时间就证明一切,时间站在你这一边,大家可能暂时会骂你,但是几年以后就认可了。现在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很多老师很自豪,因为他是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
教育的成本当然是越来越高了,各位看一下经济发展,所有服务部门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也就是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了。由三年变成四年,成本自然会增加,为什么还要做下去?这就是说你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拿博士学位,那半年就可以了,但是没有意义。这个成本增加是值得的,从学校的角度讲,如果我没有那么多经费,我宁肯减少名额,因为光华管理学院一年的博士就限制在三十几个,现在教员有八十多个,包括一些讲师也可以带博士。有些讲师没有博士愿意跟他,跟他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带硕士。博士宁肯少而精,而不要多而滥,我不会为我培养过多少个博士而感到自豪。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我们过去培养的博士许多不在大学工作,我很遗憾。如果到了2013年,十年以后,我们培养的博士80%都在学校工作,这就是我的成功。
听众:袁岳先生的发言很多是跟张院长的发言针锋相对的,我想听听张院长对袁岳先生不同的观点是怎么评价的?
张维迎:这不是很好评价的,他是搞媒体的,我是搞学院的,站的角度完全不一样。我刚才时间有限,谈的观点只是某一方面的。从我们商学院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教授在媒体和一般杂志上发表文章,也可以,但应该是在你的工夫练到家的时候。如果拿了博士学位,就成天在报纸上写东西,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有水平的学者。最高水平的学者,必须要对现实有一个非常好的感悟,但并不等于成天在现实当中逛。这是一个社会分工。从经验来讲,没有任何一个商学院的教授商业经历超过一个一般公司的老总,但是他们创造知识,人类的进步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这些教授以他们的片面性,以他们对某一个问题执着的研究,在这个领域发现某一个重要的关系。但是作为实干家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所有别人的研究成果要在你的脑子里像一个搅拌机一样进行搅拌,最后才能进行管理作业。一个很好的管理学院的教授,包括哈佛的教授,让他当企业的经理可能搞得一塌糊涂,包括张瑞敏,柳传志,到大学讲课,讲三个小时掌声雷动,讲六个小时马马虎虎,讲九个小时可能人跑光了。学问就是学问。这方面大家要有公平的认识。刚才我强调一点,很多人认为如果商学院教授的讲课大家不喜欢,是由于你没有商业经验,我刚才强调的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论。我跟袁岳先生理解的理论不一样,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现实复杂的关系当中概括出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来,寻求出一个因果关系,就不能叫理论,所谓理论不是背了几本书,而是真正的创造,比如说最简单的市场营销,我们研究者就要做大量的数据调查。比如说广告,消费者对广告反映的敏感度如何,与这个人的地域特征有什么关系,与年龄结构有什么关系。说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惩罚机制,我们就研究哪一种效果更好一点,是增加工资奖金好还是提升好。大量的学者在研究这些东西,首先变成学术杂志的东西,第二步被非常有水平的咨询专家进行进一步地加工,变成商业上更实用的东西。从理论到应用,就是这么一个链条。商学院的教授研究的东西有没有用?本身依赖于经商的人,企业里的人吸收能力如何。让一个三岁的小孩看《红楼梦》肯定没有任何意义,但这不能怪曹雪芹。中国商界吸收知识能力要提高,一个真正的企业领导人要把企业做大,如果没有能力吸收这些最前沿、最尖端的知识的话,我相信他不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反过来,学术界也是一样,要保持对企业实践独特的敏感性。我再强调一下,这决不意味着一个人要当商学院的教授,就应该当过几年总经理,那是原始社会,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了,不是现代社会的事情。
商业学院也是分层次的,哈佛是顶尖的,但是哪有那么多的人可以到哈佛读书呢?所以就需要到一般的地方商学院学习。这就像波音公司生产大飞机,但是很多公司给它生产小零件。
教授是创造知识的人,我是从北大的角度来讲我们不愿意堕落为一般的教书匠。现在国家管理体制的毛病是所有这些东西按统一的要求来做。其实办一个研究型大学和一般的教学型大学不一样,瑞士的IMD商学院,有一个教授来我们这儿应聘,我们没有聘请他,他做的研究还可以,但是不是特别规范。他们聘教授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教学、教学、教学。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一流的商学院会用这个标准。包括光华管理学院也是一样,我们专门有一些教学老师,有一个美国人,在美国拿过哈佛MBA,没有拿过博士学位,但是就是教案例,每周教十几个小时,但是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商学院不是管理培训公司。美国一些不错的商学院,现在拼命地跟市场上的管理培训公司进行竞争,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我在上游,你在下游,是一个链条。你本来就是生产发动机的,看到波音生产飞机,发动机就不卖给人家了,自己生产飞机,这就不对了。
我们在光华管理学院有一些外包。有一些特殊的课程,有一些技能的培训,我们现在也在跟新加坡的一个公司谈,我们认为领导需要这方面的素质,但是我们商学院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可能要委托公司给我们提供。
有一个说法我要纠正一下。美国研究型商学院没有任何一个教授是没有读博士学位进来的。有这种情况,原来在企业做过,干几年生意不愿意干了,再读博士,然后当教员。这样的人是最好的。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人既干公司,又做学问,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包括做咨询工作,我们的教授也做咨询,但是一定要对你的研究有提升,如果是重复的工作,只对赚钱有用,对学问没有用,这一点我们是不鼓励的。我们是病理学家,不是临床医生。如果你热爱咨询,就变成了一个咨询公司,这跟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是没有关系的。有一些人是一个很好的教授,也是一个很好的经理,这是怪才,大部分人是平常人,我们就要尊重人类的基本规律,有一个分工,做好自己行业的事。当然我们很清楚,我刚才讲到博士项目,博士项目招30个人,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在目前中国的商学院来讲,真正缺乏的是优秀的老师,有些老师之所以不优秀,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接受系统的知识和进行科学的训练。讲故事可以,但是讲故事不等于研究学问。举例来说,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出现过一个事情,有一个老师讲股市很受欢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公司财务、公司战略,什么都能讲,就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录取他。什么课都可以讲,是一个万金油,可以应付一般人,但是不能创造出知识来。我不要他,但是我办一些短期培训班,还会让他讲课,发挥他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