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争的国家他依靠的是军队,狂热的国家,宗教是影响,经济崛起的国家,寡头带起力量,一个富强的国家要靠教育的崛起,这是人本创新的制度。
有人说在文明社会当中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教育这样顽固的抵制改革。但是郑永言的文章说中国语的三大败笔,他说高效盲目的合力,这是实施,学校办的没有特色,这也是事实,教育乱收费这也是事实,我们乱收费高达2000多亿。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对待他所提出的问题呢?因此我们要下决心建立一种制度,教育要走出单纯的财政视角,你要想想教育给大家提供了什么,教育要计算
投入产出,教育要讲究价值规律。
最近杨东平教育改革要走出单纯的财政视角。正是因为制度的重要,才导致了我们今天这种人才培养。当我们谈制度的重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谈一个事儿,就是为什么美国强大,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我告诉各位全都是制度所为。美国的强大不是华尔街,不是军队而是他的制度。比如说美国有一个评选总统的制度,大家知道布什和克里的竞选,克里专门挑布什的错,因为他们的制度就允许他这样。
比如说韩国历任的总统都没有好的下场。现在的总统刚刚遭到谈和,还不错现在上来了,就是因为他的制度有约束的机制。前天我看中央电视台出了一个主持人道德法,我觉得这不应该是约束主持人的,而是应该约束国家领导人的,这个怎么出现了应该是制度。
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勤劳,但是中国人却勤劳而不富有,什么原因也是制度,中国的制度成本太高。例如大规模的上山下乡的运动,我就是这一代人。制度这一切都是制度作所为。
看来国家的强弱还是制度。因为制度不健全,所以你儿子的结婚动用了海军的军费。我们要培养主流社会适应世界竞争的人才。
无论是职业校长,还是教育MBA的经营校长,我觉得你就宏观大局思想应该有五种制度的建立。
大家看大字幕我不说了,还要有微观层面制度建立,这些制度的建立对学校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以往各位的教育家之所以成为家,就是从制度做起。因此我说教育制度为本,立本而生道。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方法论。同志们,责任是使命,制度的道,承诺是以人为本,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因此我感到我们教育要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要建立现代化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我们才能产生教育家。
我们现在的职务型的校长顶多是一个大管家,你的思想没有办法发挥,无论是一个会议一个局长讲一个事儿,还是副局长讲,你哪个事儿都要办好,没有教育人的根本的目的。
我已经讲了快50分钟了,我本来想半小时讲这个问题,我谈第二个问题。
教育文化力。我们说了酒有文化,茶有文化,甚至厕所都有文化,企业也有文化,因此我们感觉到传播知识的教育必须讲文化,我们谈文化是为了给大家一种文化力。什么是教育文化,我把教育文化分成了五种。就是学校文化,反映教育总的目标,育人取向文化是特色,校长文化是魂,教师文章是保障,校园文化是动态和静态的,我们谈文化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个学校的培养方向他往往从校训上表现出来。我注意到这次会议的主办方很有远见,会后他们要评校训我认为校训他是独有的育人取向,不是口号。因此他将产生凝聚力,穿透力。比如说家训,我在陕西做报告的时候,我参观了一个村子,这里面有一个家里面出了48位宰相,7品以上的出了300多人,就是遵循了他的家训。校训对办学的理念,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概括,因此他是留给学校的一个历史文化的名片。
既然如此校训分成几种呢,我分四种,一理念类,这种重在弘扬办学的理念和精神。比如说南开中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比如说国外的学校西点军校的校训,荣誉,责任,国家。这个校训适合人才的培养。今天我不好跟大家详细的解读。这个学校也特别的精采。比如说温州中学的,英奇匡国,作盛启蒙。这个校训是朱自清给提出来的。第二种专业特色类。比如说现在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一位老学者提出来的。这是他40多年这样一种体会,第三种经典传统类,最典型的就是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很多的复旦大学的,中山的这个多了我不一一解读了,我重要的说第四种。口号类,这种没有特色的体现,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最多,比如说西安中学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等。这些口号不是校训。我说这些都是我走过的学校。
总之要根据办学的精神和规模,提出一个指向,不要类同,不要表面化,这是我谈的教育文化理念当中重要的校训。我们谈文化重要一条就是校长文化。就这个问题我谈一所学校,因为我在全部的授课当中,我更多的是案例说明问题。蔡元培先生所提的校长文化对我们的启示。大家都知道他是北京大学的校长,哪位知道北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谁。恐怕北京大学换了几十位校长大家都忘了,甚至现任校长换的特别的频繁,我不记得,我告诉你所以我知道阎浮。但是我们更多的想起来的是蔡元培,因为他的文化,育人的理念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北京大学最早是清政府的教育机构叫做国子监,后来叫京师大学堂,他当校长的时候已经是第5任了,也就是说前面四位没有把这个学校搞好,或者说没有把经历放在这上面,蔡先生来了以后,先搞了一个育人取向。这里面有学校制度又有学术制度又有取向制度。
1916年底蔡先生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一个电报把他招的回来,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办私塾,已经非常的有名了,有人劝他你不要去。当时的北京大学名声不是很好,他的学生不是学生是老爷,这些老爷聚集在北京大学不是为了学习一种知识,而是聚集一种升官发财的氛围。所以蔡先生来的时候首先要改变制度,他到学校第一天就向学校门口老头的深深的鞠了一躬,说老先生让我进去,我是新任的校长蔡元培。老头听了吓了一跳,这些学生都是老爷,校长怎么给我鞠躬了,变了。因此他提出了学校的16字育人取向,就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多位精英被他选进了这所大学。比如说李大钊,让他做了图书馆的馆长,让他做经济系的教授。比如说陈独秀做了中文系的主任,他来了时候说了大量的反对意见,是典型的共产党者,他说服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