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会上演讲
各位同志,我真的有点紧张,因为一听都是教育家在下面,我不是,我顶多算一个对教育特别有一点感情,干这么多年了,然后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我刚刚跟申老讲科学工作者还可以,我算一个教育家不敢当,算一个对教育很关心,也非常愿意向大家学习,另外我现在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我今天希望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从学习科学研究看创新能力培育。 一定有很多不全面,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反正大家都是很熟悉教育的,我们有一起共同交流。现在人类社会由于两个因素的变化,一个就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个是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在我们人类社会发达的部分已经进入了知识社会,这个词是去年10月在日内瓦开信息高峰会的时候提出的概念,现在已经被国际社会采纳了,现在的人类社会至少在发达国家的部分,知识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等。那么我们面向知识社会的教育和在知识社会里的教育是非常不同的,教育必须在社会重大变革中间发生变革。原因非常的简单,第一个是知识非常多,现在知识变化非常快,我们原来传授知识的办法现在不行了,教不了那么多知识给孩子。第二就是现在得到知识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上网去把你的关键词一打,你可以在全世界基本上可以搜集到你需要的知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十年或者是二十年以后的孩子,什么东西对大家最重要。所以教育就必须发生变化,现在有很多提法,比如说要小孩一年级的时候必须是一分钟要写多少字,两年级的时候,认识多少中国字,我不知道这些要求对我们二十年后的孩子很重要,所以社会发生这么大变化的时候,对我们孩子未来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他在学校的时候最宝贵的,他集中在学校的时间里面,我们是不是给他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现在我们很多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不想学,然后一过了大学的门槛,很多人就觉得不再学了。
我已经考进大学了,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使我们绝大部分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觉得面对未来的挑战很危险的。我从94年参加国际上科学教育改革,我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因为毕竟我还懂一点科学,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我总结了一张图,这张图如果你要因为一次教育改革。首先要战略决策,这个在我们中国没有问题,然后你要把标准和原则定下这在中国也问题不大,虽然有的时候不定标准,不是很严格没有那么认真的研究,但还是很好,但是落实里面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我现在弄不懂,是没有钱支持这个研究工作,任何一样教育改革必须要有基于实政的改革。你必须要有一个研究工作去支持,这个研究工作是要花钱的,我知道我们现在做的教育改革经常没有这个研究经费。
比如说纳米技术,过去我管科技,纳米技术几十个亿不稀奇,但是有多少钱在支持搞教育研究,没有研究是不能改革的。我可以讲两个数据,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是3亿2千万每年,已经好多年了,这是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钱,他下面还有很多私人的基金会。在日本有一个脑科学所,他告诉我,他们就是这一个项目,日本政府给他们是一美金一年,而且是一签就20年的合同。因为教育要安安心心研究的,所以我觉得做教育改革要有钱支持这个研究,没有钱这个教育是不能够很牢靠的。
另外教师培训是需要大量的钱,每一项改革进去,教师不培训是没有办法做的,教师还不懂的时候,他怎么教,他教不了,这也不是行政命令的。我在报纸上看到某一个教育厅说,这在满堂灌,教师就亮黄牌,我觉得不是命令,教师比较要教会孩子怎么做,这不完全是思想问题,每一个教育改革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师也是人,教师这个人也是百年树人,我要他尊重学习,实事求是我们对教师培训也应该尊重教师,实事求是,我们做教育改革,没有进度,没有质量,没有质量怎么有改革。
我就回过来觉得现在教育改革必须要有资源和系统的支撑。这个蓝色的循环就是教师培训到教材,这样无限次的循环,然后我们才真正保证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对后代负责任的。可能我书呆子气,如果不是这样扎扎实实进行教育的改革,我们怎么能对我们几亿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未来负责任呢。我觉得我们中国教育界,大家都是教育家,对不起,因为我是一个初进这个领域的人我说话不全面,我认为我们缺乏实证性的科学研究。这六个标准,对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科学研究,符合这个原则,这个原则我同意,但不是我提出来的,是美国科学院,组合的一个委员会,是他们提出来的,这是所有做科学的原则。中间有一条非常的简单,就是你做任何的科学研究都是在科学的场合中间做某一个问题,不都是你的,科学是一个不断流动的一个事业。所以你每一篇科学研究的论文都比较有引文,就是你参考了谁,哪个是你的,哪个不是你的。我建议凡是没有引文的研究论文都不作为科学论文,你可以作为报告,可以作为报道。但是作为科学研究必须符合这六个原则,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研究?所以我拿这个标准看我们今天的教育研究,如果教育研究都不科学我们怎么有科学的教育改革。
这个跟部长做报告不一样,作为研究者必须有参考文献。也许大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不科学的东西都应该进行批评,而且应该倡导在我们教育里面严肃科学的态度,我这几年做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是在人的脑心智和教育之间建立桥梁,跟生物医学一样,这叫学习科学。我想讲我们现在的生物学都不是心里学,我没有那么过激,但是过去台湾地方所谓的教育部长他也真的正牌的心里学家,他给我们做报告他说心理学已经过去,必须要基于神经学科以来。所以我强调现在都是要以生物相交叉,我是跟着国际上做的,我认为科学没有国界,不懂就要学。
很多人叫神经教育学,我觉得翻成中文特别难听,因为神经在中国有不太好的意思,所以我把采用了这么多名字中间用了学习科学,所以我讲这个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很多人说我在四川学院没学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出来,就是因为90年代脑科学的发展所积累的有关脑的知识,超过人类现在所有知识的综合,所以才有可能今天我们谈论这个学科。90年代到现在我们的脑科学基本上没有发展。由于这些变化,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在这个图时间和空间里面,你可以看到新发展出来的技术,已经能够把我们脑里面很多部分看清楚了,这就是新的发展,这就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我们现在不打开脑袋知道脑袋哪部分起作用,这就是我们脑科学和教育的结合,现在国际上有两个大的研究网络。一个是OECD大家知道,他有一个教育改革和革新中心,这个中心水平很高,大家知道他在全世界17孩子的评估是他们搞的,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是他们搞的。他们还有一个组织研究大脑和学习科学,他们在2002年4月在伦敦开了第二期会议。我带了一个中国代表团去了,我们在会上也发言了,但是下面他没有吸收我们,他查过说我们没有研究基础,现在这个网络已经进入第二期,大家可以看到2004年很多国家的教育部出来主持这个项目,但是你可以看到在丹麦、德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这个东西,因为这有是对我们未来教育政策也非常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