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市民的“充电意识”也日益增强。上电大、夜大、函大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据说也有领导干部报了夜大的名,让秘书去替领资料的,还有让秘书替考试的。他们所谓学习只是为了拿个文凭。这种自欺欺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及这种素质实在不能不叫人担忧。
美国前劳工部长赖特在他写的一本书中认为,在新世纪,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的不是它拥有的财富、资源,而是公民的素质、思想、智慧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从美国人的学习风气中,我们能感受到美国社
会的活力。人人都自觉地不断地“充电”,这个社会的动能必然强大。
一个国家的兴衰决定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则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又离不开教育。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人的智力因素中也应包括思维的更新,新观念有助于激发新的创造,这对任何国家都不例外。当然,观念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是社会存在的折射。美国人的“充电”意识也是现实逼出来的,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人们的学习负担,要生存就得不断“充电”,自然就强化了这种充电意识。
为了“充电”的方便,美国社会设有各种各样的学校。除了名牌的正规院校外,还有社区学院、技工学校、生存学校、自救学校、家长学校等等。其中社区学院给美国人的帮助最大。因为社区学院是完全敞开教育大门的,所有要求入学的人都被录取,入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属于一般水平或更差一些。学院开设补习和职业训练课程,为学生毕业后在商业、工业和辅助性职业中担任一般性工作做准备。社区学院吸引着大量所谓非传统式的学生,这里有中年家庭妇女,想为重新找职业做准备;也有老年人,想要补习新知识的;还有蓝领工人,想通过学习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提升条件;还有从中学毕业不久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太差,很难再上其他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在满足人们享受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方面,在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平等机会方面,远远胜过正规院校。在教育家们的促进下,社区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就获得了飞速发展。学生的人数从1960年的60万到80年代的410多万。仅加利福尼亚一个州就有100多个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