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教育专家视点:“差生”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4 12: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高考过后,各地关于“高考状元”的消息纷至沓来,或苦尽甘来,成龙成凤;或浪子回头,金榜题名,最后少不得要总结出经验若干、家长体会若干,总之是喜气洋洋。几乎同时,还有很多焦急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这些孩子,消极厌学者有之,不会考试者有之,成绩下滑者有之,甚至父母也口口声声称自己的孩子为“差生”……

  “差生”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新华网《焦点网谈》的记者日前联合郑州市的四所中
学,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下面几个典型案例可以让我们管窥“差生”们的“制造”过程。

  “班主任介绍说,王浩这个‘差生’是转学转坏的。但深入调查后发现,事实远不是那么简单。”

  受访人:王浩(男,高一学生)是从外地转来的学生,本来学习成绩不错,当年考初中,成绩在500名新生中排在前20名之内。一个学年下来,王浩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满意。正当王浩信心百倍地准备上初二时,父母却突然告诉他马上转学,新学校是一所实行现代化教育的贵族中学,要求学生全员住校,两周回家一次。王浩不愿离开熟悉的同学、老师,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充满恐惧,坚决不同意。可妈妈说转学手续已经基本办好,没有商量的余地。

  开学第一天晚上,想家的王浩躲在被窝里哭泣,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半个学期过去了,王浩还是无法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想家、想原来的同学和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学习。他多次央求妈妈把自己转回来,可妈妈总是说大人决定的事小孩子不要管,很快就会好的。王浩只能忍受下去。

  一学年下来,妈妈为了检验王浩的成绩,让他参加了原来学校的期末考试。结果让她大吃一惊:王浩的总成绩排在全年级350名以后,成了无可争议的“差生”。第二天,王浩父母痛下决心:把王浩转回来,留一级,重新上初二。

  可想而知,成绩落后到留级的份上,王浩的心理要承受怎样的压力。父母为了帮助儿子迎头赶上,给他请来家教,补习数学、英语、物理。王浩的压力更大了,似乎每时每刻都有人提醒他的落后。他开始厌烦学习,但又不敢说什么,因为父母为他的学习操碎了心。这之后,王浩的成绩更是一塌糊涂,真的成了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差生”。

  点评:王浩的境遇令人同情。现在初中、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大,他们要求有一个稳定、熟悉的学习环境并不过分。王浩父母处处为儿子着想,用心是好的,却办了坏事,频繁的转学分散了王浩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积极性,更糟的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转学,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即使孩子服从了父母的意愿,压抑在心中的那份不快和烦恼又如何消解?王浩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如果外向,难免爆发与父母的正面对抗。无论怎样,结果都是一样:制造了一个无奈的“差生”和一对忧心忡忡的家长。

  溺爱有多少,毛病就有多少

  受访人:孟童(女)是某小学四年级(3)班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80分左右,在班里是绝对的“下游”。据老师反映,孟童其实很聪明,问题出在“过于娇气”上。

  孟童的妈妈证实了老师的说法。“我家孟童其实不笨,上学前就能认识300多个汉字,背60多首唐诗呢。”孟妈妈说,孟童是大家族里惟一的女孩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宠着她,平时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时间久了,孟童就养成了骄横的坏脾气,稍不如意便大闹一场。

  有一次,中午放学时孟童对妈妈说,班里有个同学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她也想要一件,要妈妈马上去买。妈妈答应了,说星期天一定买。孟童不高兴了,大闹起来。妈妈没办法,只好不吃饭去商场寻找,但还是没找到。孟童不依不饶,竟耍赖不肯去上学。妈妈劝不住,只好向老师请假。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孟童动辄以不上学要挟父母,每每换来父母的妥协。

  孟妈妈介绍说,孟童被全家当宝贝捧着,从来没干过一点家务活儿,甚至连系鞋带、收拾书包之类自己分内的事也要父母代劳,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极差,动手能力差又成为不动手的理由,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习惯从来不是针对某一件事的,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其他事情。老师渐渐发现,孟童在学习上完全凭兴趣,不感兴趣的功课索性连作业也不做。孟童在班上也很孤立,是班上公认的“差生”,经常被同学嘲笑,自信心颇受打击,小小年纪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点评:溺爱孩子等于坑害孩子,这道理不需要再说了。但令人不解的是,现实中似乎永远不缺这样“禁不住”要坑害自己孩子的家长。如果说“差生”这个字眼儿有失公正,那么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评选溺爱孩子的家长为“差家长”则一点也不过分。

  荒谬的“白榜激励法”

  胡老师听说我们要采访“差生”,一脸不屑地指指教室后墙说:“这好办,他们的名字都在那儿,老是他们几个。”

  我们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张白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粗大的名字。胡老师介绍说,这是班里学习成绩倒数10名的学生,每次大考刷新一次。还说她为“差生”操碎了心,为了剌激他们的上进心,想来想去发明了这个“白榜激励法”。

  我们抄下“白榜”上的名字。其中,“林纤”是惟一的女生,我们决定对她进行家访。

  路上,我们在想,如果当着林纤家长的面谈论“白榜”的事,会不会让人家难堪呢?没想到,一提到“白榜”,林纤的母亲就抢过了话头:“那是胡老师在胡闹!不是我袒护女儿,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可以管,老师管也是职责所在,但管要有个管法,且不说她那样做是否符合规定,教书育人起码也要讲究科学吧?只期待后进学生知耻而后勇,就不怕小孩子心理脆弱、破罐破摔吗?”林妈妈平静了一下,继续说:“我家林纤本来成绩是班里的中上等,去年冬天染上肺炎,正赶上期中考试,名次落到倒数第9名,结果就‘白榜题名’了。当时,林纤和我都没在意,事出有因嘛,下次考试赶上来就是了。哪想到事情没那么简单,胡老师经常在班上数落‘白榜生’。林纤是个爱美的女孩,有一天下午准备放学跟同学去照相,上学时打扮了一下,还用了一点我的眉笔和口红,结果刚进教室就被胡老师逮个正着。胡老师哪肯放过,挖苦她道:打扮这么漂亮想干吗呢?要是在学习上也这么用心,能上‘白榜’吗?可以想像,林纤听了这话有多尴尬,能不滋生抵触情绪吗?结果还真是那样,她现在好像不在乎自己是‘白榜’的常客了。不仅对学生,胡老师在家长会上对‘白榜生’的家长也不留面子。有时我想,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家长责任大呢,还是老师责任大?但为孩子在班里的处境着想,我也只能忍气吞声。我担心,林纤这孩子要被那个荒谬的‘白榜’给毁了。我和她爸爸正在商量给孩子转学。”

  我们不打算在这种时候询问林纤的感受,但送我们离开的时候,她的一句话令人大吃一惊:“其实,胡老师也是好意。”

  点评:胡老师的“好意”是不科学的,这种精神折磨甚至可称为一种“校园暴力”。孩子为老师辩护,当令老师汗颜。一段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这种传言: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想办法逼迫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学或休学。也就是说,让没有升学希望的“差生”在考试前夕退出竞争,以维护学校的虚假声誉,而虚假声誉必将在来年的生源和借读费方面赢得一个好收成。有谁去关心那些落魄的被淘汰者的前途呢?但愿胡老师没有这种用心,但愿她的“白榜”早一天撕掉,但愿林纤这样的“白榜生”心理抗挫能力强些、再强些,否则这场噩梦可能要纠缠她很久很久。  

  后记:世上本没有“差生”

  除了上述案例以外,还有很多令人感慨的故事:父母离婚大战殃及孩子;网络色情毒害孩子;父母忙于事业“撂荒孩子”;“棍棒教育”伤害孩子;“早恋危机”处理不当逼走孩子;父母下岗,失败情绪感染孩子……

  总之,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而孩子是脆弱的群体,很容易受到误导和伤害。太多的事例证明,孩子们的先天智力本来相差无几,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差生”,大多是教育方式不当所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科学家爱迪生当年也是一名“差生”,被学校劝退,在母亲培养下成才;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曾是一名“愚顽不化”的“差生”,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第一,后来遇到了对他不抱成见的恩师陈玉峰才浪子回头,爆发出对学习的热情,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套用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来结束本文: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差生”。(作者:訾红旗)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