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2000题 > 正文

选择题Ⅰ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3:27  金榜考研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之所以是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来源、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2C【解析】无论是价值的客观性还是主体性,都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既是把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相联系、相统一的现实基础,也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并使物向人趋近的可靠根基。

  3C【解析】主客体关系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客体是实践的客体,因此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

  4C【解析】经验论的主要错误是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但不能由此说,经验论把经验当作第一性的,当作了世界的本原,把经验当作第一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A【解析】在认识论上,辩证唯物主义与其他唯物主义一样,都是反映论,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性。当然,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而旧唯物主义则是消极的反映论。

  6D【解析】本题中命题A、B都是对的,但是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最佳答案,本题最佳答案是D。

  7C【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本身包含认识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是错误选项,因为认识并非总是滞后于实践,例如科学理论可以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B是错误选项,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则是实践的先导。C项观点正确,并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项错在把实践与认识看作是“合一”的,这是明代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8B【解析】本题反映了认识要来自于实践,命题A是错误的,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无关。只有命题B符合题意。

  9B【解析】本题四个命题都是正确的,但最佳选择应该是命题B,比较确切地表达了这句话的含义。

  10B【解析】本题主要说明感性的局限性,正因为感性认识有局限性,所以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11B【解析】本题重点说明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科学的抽象(理性认识)更完全反映自然。在本题中命题A、C也是正确的,但与题意相比,命题B更确切,所以选B。

  12A【解析】在认识论中,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形而上学,而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则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所以本题选A。

  13B【解析】本题是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的确定,感性认识是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应选B。

  14B【解析】本题考查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熟知”即对事物的熟悉、了解,但并不意味着对其本质的把握。“真知”即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A、C项明显错误。D项“熟知”转化为“真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必然的。

  15C【解析】真理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客观性,真理是有用的,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真理是客观的,换言之,真理的有用性是其客观性的必然产物。所以本题选C。

  16C【解析】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不能混淆;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因为这样,本题选C。

  17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为真理是人的思想形式,就从根本上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以本题选C。

  18A【解析】真理不是人造成的,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真理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所以本题认为真理是人造成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9D【解析】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人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D。

  20D【解析】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等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与客观是否统一要由实践来检验,因此不能说反映即是真理。所以这是混淆了真理与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21C【解析】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又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从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从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从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22A【解析】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特点的认定,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命题A。

  23C【解析】人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的,比如人的眼睛看不到红外线,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我们对红外线不可知,认为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4D【解析】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律的全面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外部的现象的认识,依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本题选择命题D。

  25C【解析】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他的认识大量来源于间接经验,不过即使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在整个人类仍是直接经验的,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26A【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会转化为真理,是辩证法的观点。而形而上学的观点则把真理与谬误绝对对立,不承认二者之间的转化,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的是真理的客观性,是主观真理论,而本题题意是判定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问题,所以本题选择命题A。

  27C【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但惟一标准是社会的历史,所以对于检验真理这一点而言,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的是指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人类的整个实践可以检验所有的真理,但是每一时代的实践只能检验一些真理,所以又是不确定的。

  28C【解析】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中介,同时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所以本题选C。

  2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传统的知行观,是孔子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的典型观点,强调行(实践)在检验“言”(认识)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命题B符合题意。

  30C【解析】本题与前面的题基本知识一致,选择C。

  31C【解析】本题中“悬而未觉”是指目前实践活动中尚未认识的,但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终究会被认识的,是可知论的观点,因而命题C是正确答案。

  32C【解析】“历史是逻辑的基础”,指逻辑是对历史的反映,而“逻辑是历史的修正”,指逻辑反映的是历史的必然性,因此本题是辩证思维方法中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的运用,所以本题选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2,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