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2000题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导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4:09  金榜考研

  一、本章新增知识点权威解析

  与2005昕几傧啾龋?006年考纲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增加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的类型”两个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2004和2005年考纲在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删减合并基础上增加的新知识点,在近两年的考试中并未涉及。这些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等。2006年新增知识点主要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其研究任务在于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不管人们能否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人们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它做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使人们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它的要求,根据它的运动趋势,安排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

  经济规律的类型。根据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三种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或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如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而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3)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在经济规律的三种不同类型中,共有经济规律体现人类社会或某几个社会之间经济关系上的本质联系,特有经济规律则把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本质上区分开来,从而社会发展过程也就被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历史阶段。

  二、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章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物质资料生产 生产关系 经济规律

  本章的基本原理: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应重点把握: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次,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一、本章常考知识点

  在历年的试题中,本章所考核的内容不多。在所考的试题中,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02年文科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03年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2004年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求考生回答饭馆告示“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的寓意,该题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依存、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总的来看,考核的重点是考查考生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出发点的掌握。

  二、本章2005年试题标准答案分析

  2005年试题没有涉及本章的内容。

  三、本章2006年重点预测

  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研究出发点、研究对象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研究生产关系的层次性问题,重视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理解,侧重做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1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