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二:美国教材能服中国的水土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3 12:00 新闻晨报 | |||||||||
国际间学术交流是一件好事儿,只有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主办方举办这次基础教育研讨会的本意是促进国内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走向更好的发展方向。可洋教材毕竟扎根在洋土地上,拿来交流可以,拿来用的话,这其中的讲究可就大了。会不会“水土不服”是争议的第二个焦点。 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教材是否适合中国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对这个疑问
《面向儿童的科学和技术》是针对科学教育的儿童课本,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没有国界”,国界之别不应该成为束缚科学交流的障碍。何况,全球的孩子们都是一家人,幼儿园的墙壁上“围绕地球手拉手”的画到处可见。想知道星星为什么会眨眼,袋鼠妈妈的肚子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口袋……恐怕是所有孩子的好奇心吧。至于有些人操心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那课本里有没有美国科学沙文主义,因为没看过课本不好说,要真有胡说八道的,自然要过滤。 其次便是硬件条件。据说,在美国,从幼儿园到高等学府已经有63%的教室上网,社会资源也多对学生免费开放。而我们的学校,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上网还有所限制,公共资源也不够充分,一些边远地区的教学设施不甚理想,那么试用美国课本的硬件设施能跟得上吗?即便个别实验学校能够达到,实验成功后又有多少推广价值? 这的确是困难之一,但科学教育并不只包含网络,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更多的是动手探索,思维创新才是科学教育的灵魂。在这个问题上,应无城乡之别,因此说,硬件差异带来的影响是很小的。 有关负责人也反复表示请大家放心,任何教材都必须本土化,要针对中国国情进行修改,有关专家一定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鉴别和修改,这都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