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牛市”:2007年中国教育年度回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0:51   海峡都市报
“超级牛市”:2007年中国教育年度回忆(组图)
最牛考生 张非
“超级牛市”:2007年中国教育年度回忆(组图)
最牛状元 黄文帝
“超级牛市”:2007年中国教育年度回忆(组图)
最牛“哈佛生” 张晨

  股市里有大“牛股”,也有大“妖股”;有被错杀的,也有虚涨的……正是一些个股的起落,才呈现出2007年股市的精彩。

  中国教育的2007年有狷狂者,也有质疑者;有叹息,有气愤,也有无奈……正是这些人物和情绪,让我们警醒,催我们改进。

  最牛考生 张非 对应个股:天价神话的“中国船舶”

  相似度:*****

  中国船舶以800%多的年内涨幅和“中国A股市场首只200元股”等出色表现,完美地诠释了“优质股”的涵义。但该股从10月11日没能戴稳“A股市场首只300元股”这顶新的高帽开始,一口气落了下来,如今较10月11日最高价300元下跌近30%。

  但无论如何,它是今年股市中的一个天价神话。

  2007年中国教育也有一个神话———人称“考霸”的张非。

  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后又因网瘾被两度退学的四川南充考生张非,今年再次到清华报到。这次考入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这是他第二次走进清华大门,这次在学生登记本上写着的姓名是“张空谷”。

  “考霸”、“职业高考生”、“最牛高考钉子户”……对于24岁的张非,这些称呼使得他的形象褒贬不一。天才背上了“玩物丧志”和“谋取重奖”的质疑,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但张非确是“优质股”,班主任曾用“太有才了”来评价他。但会考试并不能说明他的质地成色就真的好,中学时代被高分淡化的性格中的缺点在大学里暴露无遗:桶里的脏衣服塞得严严实实的,拔都拔不出来;经常缺课,整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看到女生或厌恶的人扭头就走,智商高但情商几乎为零……

  考分就如同股价,你能攀上200甚至300元,你能考上北大或者清华,但我们不需要只会考试只有高分的“张空谷”,而是真的有才、货真价实的“张非”。

  最牛状元 黄文帝 对应个股:倒腾的“*ST大唐”

  相似度:*****

  在戴上ST帽子之后,*ST大唐仍打着TD的金字招牌使劲折腾,在数个过山车似的连续涨停、连续跌停之后,*ST大唐开始了重组倒腾:一会儿说注资,一会儿说重组,一会儿出售,一会儿公告,一会儿澄清……

  不把人折腾疯誓不罢休。

  “状元落榜”如果这事成真,可能是高招30年历史上罕见一幕。在持续一个月折腾人的“三方博弈”后,7月18日,黄文帝———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经教育部“特别协调”,被北京大学录取,但是“补录”。

  北京大学曾是黄文帝的梦想,但北大对状元的“不够重视”,也许是风波初起的原因。负责重庆招生的北大教师在招生过程中,没去过黄家,没和黄文帝见过面,甚至没主动打过电话。

  但清华的态度截然不同,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多次与黄文帝见面,劝说其就读清华。游说后,黄转投在重庆没设文科计划的清华。为等待清华“增加招生”的承诺,他甚至放弃了填报志愿,但在教育规则前,清华的“特别招生”没有成功,于是重庆高考文科状元等来的竟是险些无学可上的窘境。

  对于“高考状元”的疯狂哄抢超越了正常界限,成为了一场“折腾秀”,谁是小丑?明眼人一看就懂。高等学府的价值观也在这场“秀”里发生了错位:不是在自主权范围内发现有潜质的优秀学生,而是追捧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优秀考生;不是潜下心去培养真正的“状元”,而是满足于把“高考状元”收归囊中的一时快慰。

  最牛“哈佛生”张晨 对应个股:吹泡泡的“中石油”

  相似度:****

  从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到最“套人”的公司,到“最招骂公司”;从48.6元开盘,到一路狂泻,从“天堂”到“地狱”,把那些在开盘时分就抢入的投资者留在了高高的峰顶,欲哭无泪。

  “中石油”这个词在2007年还代表了外强中干、名不副实、泡泡吹大了……

  与“中石油”相比,江苏东海县山左口乡18岁的少年张晨的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中石油”吹了一个大泡泡,张晨与他所在的校方也吹了一个更为荒诞的“哈佛大泡泡”。

  一个成绩一般的农村孩子突然间成了“哈佛男孩”,更称奇的是张晨“一只袜子考哈佛”的传奇故事———“我发了很多邮件给哈佛,他们也没理我,直到我给他们寄去了一只穿了几年的袜子,他们才对我产生了兴趣。”他说,他在申请表中写道,“我的一只脚已踏进哈佛,希望另一只脚也有机会跨进哈佛。”他详述了这只袜子的故事:它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是这只“袜子”打动了哈佛。接下来更为荒唐,在母校网站上,张晨的照片放在醒目的位置上,到处挂着醒目的横幅,各种荣誉、奖励也接踵而来,当地报纸、电视连篇累牍地报道,他还受邀请到南京等地演讲。

  然而,闹剧最终要结束。张晨没法圆这个谎只好承认,“过程都是真的,只是结果是编造的。”原来,张晨在向哈佛等校发出申请无果后,一急之下,就在宿舍里向同学谎称自己被哈佛录取了。不料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老师和校领导那里,继而又传遍了整个东海县,他只能继续假戏真唱了。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